阅读《秃的梧桐》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qiáo cuì ( ) cōng lòng ( )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答:
4.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答:
5.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略
2.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3.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5.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6.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一哲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一看,打开,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会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 盖次,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段画线句“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分获得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女孩露西为非洲贫困儿童捐款,因为请柬被拒在入口处,在巴菲先生的帮助下,不但进入了慈善晚宴的现场,还成为主角。
2、动作描写,表现小露西对瓷罐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慈善活动的虔诚、庄重的态度。
3、示例:(1)小女孩,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有爱心,我代表非洲儿童感谢你!(2)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带你进入宴会场,满足你的心愿。
4、(1)小露西的善举感动了在场的人,富商都慷慨解囊,但只是他们积蓄中的一部分,而小女孩是倾其所有(2)小露西的爱心能影响更多的人慈善活动。(3)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5、为别人捐献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的有钱人一样富有爱心,值得尊敬。
正直(节选)
(1)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的品格就是正直了。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的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2)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__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动魄。“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横刀立马。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的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副品格的骨架啊!
(3)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泽。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捡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的寻找,最后交回失主。当别人问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说不知道,“我没有打开,因为我怕__。”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面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拾金不昧为上品,知己人格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陈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1、“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请说说做错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此一呼”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谈谈你对“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工整精辟或凝重的语句,请选抄当中一句并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充满__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不容易,而且能够生存并保持正直的人品更不容易,能做到这一步是值得赞美歌颂的人。
2、我为人民鼓与呼。
3、周围充满敌意,指环境极为恶劣。
4、正则品端,直则“人立”,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品行端正为人正直的人才是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5、__元帅是从恶劣的环境(即四万风雨太多了)的角度举例的;不知名的行人从充满__的环境(即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的角度。启示:既不要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动摇,也不要因为利益的__而改变。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十四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抖,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的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外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探究:(1)小说以“儿子的鱼”作标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一位怎样的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后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2、略
3(1)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了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和欣赏。 (2)儿子是一个坚毅、倔强、勇敢的孩子。
4、注意“鱼”的比喻意,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捕鱼”则指克服困难的过程。
迷路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个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好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的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过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桥后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有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我一直记得这次迷路,现在想来,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一个想让别人迷路的人,他自己已经迷失了。
1、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平中见奇,引人入胜,富有戏剧性,你能用两句简明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有人认为孩子还小,那是天真的表现,不应计较,你怎样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说,“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骗了老人“往右拐”之后,“我”自己认识回家的路,“我”没有迷路,请你设想一下“我”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以“迷路”为题,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迷路”,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想骗人却骗了自己的外婆,我想让别人迷路却使自己迷了路。
2、略
3、因为我想让别人迷路,其实我已经迷失了。
4、很有可能在良知迷失的道路上继续滑下去,符合情理即可。
5、(1)是高度凝练地浓缩了故事内容,“我”迷失了回家之路(2)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迷失了善良人性之路。
6、告诉我们,为人类莫做亏心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保护善良的本心本性(符合文章即可)
书 橱 贾大山
冯老师退休了,念他执教三十余年,又是高级教师,领导上在他60岁寿辰的时候,给他解决了一套房子,二楼,三居室。
冯老师原来住在一条偏僻的小胡同里,一个小独院,三间旧屋;是他的祖业老宅。儿子结婚前,他和老伴儿住东屋,一明两暗,儿子住西屋;儿子结婚时,两间东屋让给了儿子,自己去住西屋。校长、局长每次看望他,都说他的房子太小了,他却总是笑着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小不小。”
冯老师在旧屋住时,大家都可怜他的房屋过于狭窄。迁入新居后,就更可怜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立柜,一张床,三间屋子空空荡荡,看不见什么东西。孩子们看着不像话,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妇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儿子迷着两个歌星,不操这份心,只说父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冯老师想做几个书橱。他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吃穿也不讲求,就喜欢买书。文、史、哲,儒、释、道,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见书就买。他说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他爱书如命,家中一切东西,都可外借,惟有藏书一概不借----他有一套心爱的书,共十册,忘了是谁借去一册,至今未还,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想此人是谁,苦苦想了两年。藏书不借,又不断买,日积月累便有了可观的数量。只是这么多年,由于房子太小,也委屈了那些先哲时贤,桌上桌下,床头柜顶,全是书!
太平街的张木匠听说冯老师要做书橱,主动找上门来,一定要揽这宗活儿。他一再表示,价格优惠,质量第一,尺寸式样,全听冯老师的。冯老师根据屋子大小,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决定做四个书橱。每橱高1.9米,宽0.95米,上面是四层书架,下面设暗橱,紫檀色,大开月环拉手,扇子上“起线”,暗橱上“起鼓”,腿上饰以空雕花沿儿----不用亮油,一定要用大漆。
冯老师要做仿古书橱,张木匠的兴致更高了。张木匠是祖传的手艺,曾经在一个京剧团里做过几年布景道具,专爱琢磨古色古香的东西,冯老师也算是地方名流,在他那里也正好露一露自己的手艺。可是,正要下料,冯老师让人捎来口信儿,不做了。
张木匠若有所失,当天黑夜去找冯老师。冯老师不在新居,正在旧屋整理书。张木匠声音柔柔的,近于乞求。他说冯老师,料都下好了(其实没下料),怎么又不做了呢?做吧,质量、价格包你满意……冯老师摇摇头,笑了笑,朝东屋一指,没有言语。
张木匠走到院里,东屋里开着收录机,正放一支流行歌曲。歌星的嗓音很低,小两口儿说话的嗓音也很低:
“你真的支持咱爹做书橱?”“做就做,不做就不做。”
“做书橱干吗用?”“放书呗。”“他有什么书?” “有fó jiāo 、dào jiāo 的书……”,“迷信!”“还有马列的书……”“极‘左’!”
媳妇儿说,“咱爹死了,他做的书橱归谁?”“自然是归咱们。”“咱们要那玩意儿干吗用?”“你问过多少遍了?”儿子好像不耐烦了,“盛碗!”
冯老师不做书橱了,也不藏书了。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都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了。青少年们感到奇怪,他便笑着念一首打油诗:老夫藏下几本书,哪个喜欢哪个读。但愿身前散干净,免得书橱变碗橱。
1、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共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所写的几个人物,他们对“书橱”各有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老师一生爱书如命,家中什么东西都可外借,唯有书一概不借。在他放弃做书橱后,为什么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却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冯老师认为:“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冯老师迁入新居后,屋子里空空荡荡,孩子们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女儿、儿媳心里各自想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冯老师放弃做书橱这件事对还是不对?请陈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己想做书橱;自己设计仿古书橱;自己放弃做书橱。
2、冯老师要做“书橱”,用之于藏书;张木匠乐做“书橱”,冯老师是当地社会名流;儿子儿媳暗地里反对做“书橱”,是因为觉得藏书无用。
3、他要做的书橱在他死后儿子儿媳要用来“盛碗” ,他所藏之书家中无后继之人;借给青少年,是他给藏书找到了可继之人。
4、读先哲时贤的书对自己是有益处的:既可以服务于社会,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5、女儿:父亲一生爱书,做一张写字台和几个书橱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儿媳:添制家具家里显得阔气、舒适,才像一个家。
6、对。放弃做书橱不等于不藏书,加上可以把书散借给青少年们,发挥的作用更大。不对。放弃做书橱实际上是在与他的儿子儿媳赌气,应该做他儿子儿媳的工作,让他们懂得藏书和读书的重要。
好日子怎么过 池莉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节,常用盐水拌饭吃,那样的夜,非常非常地漫长,饥饿噬咬着年轻的胃,虎狼一般凶狠。知青当中的坏孩子倡议: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大都响应,大都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不起立,小声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在家里烧过开水的。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是大家认为我偷鸡的技术不够好。然而我还是惭愧,我因为自己技术不好而暗自庆幸自己从来没有偷过鸡,可是我是吃了鸡的,可见我还是比较虚伪。没有过穷日子的人真是不知道,穷而守志,那是太难了。肚子太饿,人就不是人了,是动物了,除了想吃,几乎不想别的。
好日子不好过,这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做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够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厢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野菜;你穿得整整齐齐了,流行的却是衣不遮体;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钱却是成百万上千万。因此我们的耳朵里,听到的一片声音,都是说:现在日子真是难过!
好日子是难过得多。好日子弹性太大,物质太多,信息太多,__太多,个人的选择却比穷日子还要少,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而在穷日子里,发自肺腑的要求就是吃饱肚子。在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
原来,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好日子更是精神的。好日子是皮囊,须得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哪里来?读书得来,修养得来,智慧得来;安静中得来,爱意中得来,松弛中得来;不烦躁的时候得来,不虚荣的时候得来,不贪婪的时候得来;懂得珍惜时间的时候得来,懂得尊重他人的时候得来,懂得维护健康的时候得来。
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偏偏就是这个技巧,不是那么容易掌握,所以真是叫人难过。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论述的是好日子怎么过,为什么从穷日子难过写起,并列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偷鸡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举贵州偏远山区人们过日子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自然段说“好日子是皮囊,须得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是“读书得来……懂得维护的时候得来”,列举了“灵魂”得来的种种情形,请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一种情形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说:“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你过的是好日子吗?如果是,你把握了好日子的技巧了吗?如果过的是穷日子,你打算怎样改变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好日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方面的,要把握好技巧。
2、写穷日子难过,是和后文的好日子形成对比,引起读者思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偷鸡事件有力证明了穷日子难过,给人的选择太少。
3、说明穷日子只是要求吃饱肚子,而过好日子主要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什么都白吃。”
4、只选一种谈即可 5、围绕好日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从而填充灵魂,把握技巧等方面展开思考。
谢谢你教我
徐慧芬
山草呆住了,这上好的瓷瓶怎么会如此脆弱____就这么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这是一只德化薄瓷瓶,造型十分别致:一段老竹,逸出一支新篁,一只麻雀停在枝头,似在鸣唱。
她刚来时,主人家就关照过:挪动、擦拭这些瓷器时要小心点,这是家里多年的收藏,虽不十分值钱,却是他们的喜好。
现在,麻雀的一扇翅膀却被她弄折了,碎片滚落下来,山草似乎听到了麻雀的哀鸣,以至。这哀鸣声久久在她心中回荡。
虽然,女主人惊讶了好一会儿,只说了这么两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男主人看到碎片,俯身拾起后只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没说什么,可是,山草总也不能原谅自己。
一个月做下来,山草觉得这对夫妇有学问,待她挺好的,工资比别家给她的高些,人也和气不摆架子,家务上有些事还会同她商量。他们曾告诉过她,在她之前,找过几个都不合意,他们看上这个山妹子,主要还是她的朴实和勤勉。
现在,由于她的疏忽,竞将他们心爱之物弄坏了,怎么办?怎么办!神思恍惚的山草晚上在洗碗时,听到瓷碗碰在一起的声音,眼泪又淌了下来。想来想去,也只有用工资作抵偿,不知行不行。她擦完眼泪,怯生生来到还亮着灯的主人书房里,嗫嚅着说明意思。
你说用这个月工资抵吗?可你怎么向家里交待?家里生病的母亲不是等着钱用吗?再说,这只瓷瓶是我们一位朋友的馈赠,能用钱估价吗?即使按市场价,你两个月的工资也不够啊!听主人这么说,她急得眼泪哗哗而下。“好了,不要哭了。放心吧,山草,我们不要你赔!”女主人拍了拍她的肩膀,“但是,作为惩罚你的粗疏,我们还是要象征性地扣掉你这个月十元钱。这十元钱的赔偿是想让你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就像我们的女儿,小时候读书做题目很粗心,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帮助她克服这个毛病……”这一晚,在主人的教诲下,山草的心受着感动。
谁也不曾想到,第二天,主人读大学的女儿回来听说此事,不好意思地向父母坦白出来,瓷瓶是她不小心碰坏的,她见麻雀翅膀断了,就找了点胶水粘住,再把瓷瓶转过身去。她想省得父亲知道了心疼,还要责怪她,所以就没说。
夫妇俩嗔怪了女儿后,觉得有些对不住山草。他们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山草后,问她当时为什么不申辩一下。山草说:阿姨叔叔,当时我也觉得奇怪,怎么抹布轻轻抹了一下,就碰坏了呢?可是我真的这么说了,你们会相信我吗?
两位主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男主人点点头说:是的,山草,你这么说,也许我们会不相信,但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你上过初中,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柔弱的人》吧?生活中可不能一味柔弱啊!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山草的亲戚在乡下办了个加工厂,山草的父母让山草回家乡去上班。山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人家。回到家乡后,即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感谢他们教给她很多知识,让她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在信末山草又加上这么几句话:叔叔阿姨,还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还记得吗?我刚来时在打扫卫生中发现床下有一张百元钱,沙发背后有两张十元钱,我想,也许是你们放在那里,考验保姆的吧?如果以后你们再找保姆,我希望你们不要这么做。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觉到“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身成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主人的话中你认为最能给我启示的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山草的来信中读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一次细细品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草在一家知识分子的家庭当小保姆的经历。
2、瓷器是主人的女儿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碰坏后用胶水粘上的,轻轻一碰就会掉落,可山草心里明白嘴上无法申辩,还要扣10元钱作为惩罚,心里自然委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申辩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女主人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确实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粗疏。
3、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生活中不能一味柔弱。对我们的成长应该有帮助的。
4、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是用山里妹子特有的淳朴劝说这对知识分子不要用一些不合适的方法试探小保姆,小保姆也需要别人信念呀。
5、标题一语双关,既指这对知识分子教小保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指小保姆劝说这对知识分子不要用一些不合适的方法试探小保姆,小保姆也需要别人信任。
读下文后做题。
只要弯一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拉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 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 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 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____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 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长。
这是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的。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1、文中有个句子能点明这篇文章的层次,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是贯串这篇文章的线索,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的句子可以视为警句,请选出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弯腰”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还有个故事更意思深长。
2、弯腰
3、叙议结合
4、例:教育送给别人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不去变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5、勤奋学习或劳动。
6、略
大年初一没下雪 山鬼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个小女孩,手拿车票仔细对看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纤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还有一包面包,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
“哦。”我嘴里应着,心里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收拾桌上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您给我说说吧,说说吧。”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间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她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4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见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北方下雪是什么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收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又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在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300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上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1、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小说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雪时的种种趣事,激起了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她父亲为女儿治好病的希望。
B.、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感染读者。
C.、父女俩送“我”上中巴,并拼命摇着手,表明他们对“我”的留恋和感激。
D.、文中所描写的男人是一个非常自尊、质朴、慈爱的父亲形象。
5、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2、(1)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2)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和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3)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或感动)-担忧(牵挂)
4、A
5、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标题。改文,下雪了是对小女孩的美好的祝愿,但是标题也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