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丙】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丁】高兴起来吧,安东尼奥!喂,老兄,不要灰心!这犹太人可以把我的肉、我的血、我的骨头、我的一切都拿去,可是我决不让你为了我的缘故流一滴血。
【戊】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⑴【甲】段文字中的“他”指 (写出人名)。
⑵【乙】段文字写了 (概括情节)的故事。
⑶【丙】段文字的作者是 (写出人名)。
⑷【丁】段文字中的“犹太人”指 (写出人名)。
⑸【戊】段文字出自小说《 》。
⑴藤野先生⑵祥子在烈日下拉车。⑶施耐庵⑷夏洛克⑸《简·爱》
(四)阅读《风筝的心》
风筝的心
朱成玉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
③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④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
⑤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⑥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⑦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⑧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
⑨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⑩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
⑪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⑫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
⑬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⑭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⑮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18.本文围绕“风筝”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
【答】
19.“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一句中两个“春天”的含义是什么?
【答】
20.作者在文中第⑧节提到自己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有何作用?
【答】
21.从修辞和表达效果方面,赏析下面一句话。
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答】
22.文章结尾说:“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f788480d0d7928f8.jpg]
阅读《幽径悲剧》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绝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14.燕园幽径仅存的一棵古藤被无端砍断。
15.不矛盾。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给“我”悲愤、惆怅的心情带来安慰,给我带来许多快乐,让我忘却了人生中的许多创痛;而说“人生毕竟还是个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被人砍断了,还存在“愚氓灭美”的事实,令人痛心和震惊。
16.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藤萝的花朵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砍后花朵仍绽放的情景,给幽径增添美丽(这一点如答“表现了古藤的顽强”亦可),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比悲痛之情。
17.表达了作者对漠视美被破坏的行为的谴责,对美被破坏的痛心,以及爱护美的决心。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像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以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了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二)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①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欧特维尔—豪斯
注释:①额尔金:1811-1863,英国人,率英法联军焚毁中国圆明园的罪魁。其父老额尔金曾在希腊等国大肆偷盗文物,破坏古迹,其中包括著名的巴特农神庙。
1.依次概括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作者写第一部分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概括圆明园价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雨果身上具有哪些值得人们称道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选文,请你以雨果的口吻对法国法院说一段话(80字左右)。
1.第一段文字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第二段文字辛辣讽刺掠夺者;第一段文字为第二段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铺垫,越是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越能衬出掠夺者的卑鄙、贪婪和无耻
2.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3. 运用反语,辛辣地讽刺了侵略者不知廉耻的强盗心理和野蛮行为。
4. 雨果正直、有良知,头脑清醒;他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是非分明,不畏强暴、仗义执言。
5.提示:可以从口吻、是否结合法院的行为、特性和选文内容、表述流畅等方面评分。
①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②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③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④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
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⑤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⑥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1.用一句话简括上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2.请联系上下文认真研读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
(1)“戏法”一词具体指
(2)“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的意思是
3.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选文第③段中的“花瓶儿”是指( )
A.花瓣和花萼 B.花萼和花托 C.花蕊和花瓣 D.花蕊和花萼
4.作者用自己的妙笔写出了石榴花哪些方面的美?请作简要说明。
5.下文与选文描写“石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用波浪线在两文中各划出一句运用同一种修辞方法的句子。
1.主要描述了石榴的枝叶、花、果的特点及生长变化过程。
2.(1)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2)成熟的石榴果开裂的状态
3.B
4.参考:写出了石榴花形态之美,色彩之美,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之美,还生动描写了石榴花骨朵和单瓣花的成长演变过程之美。
5.选文侧重描写了石榴的花的特点及成长变化过程,希梅内斯则侧重描写了石榴的外壳之紧和果实的视觉、口感之美;修辞只要一致即可。
阅读《秃的梧桐》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qiáo cuì ( ) cōng lòng ( )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答:
4.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答:
5.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略
2.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3.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5.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6.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一哲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一看,打开,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会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 盖次,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段画线句“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分获得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女孩露西为非洲贫困儿童捐款,因为请柬被拒在入口处,在巴菲先生的帮助下,不但进入了慈善晚宴的现场,还成为主角。
2、动作描写,表现小露西对瓷罐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慈善活动的虔诚、庄重的态度。
3、示例:(1)小女孩,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有爱心,我代表非洲儿童感谢你!(2)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带你进入宴会场,满足你的心愿。
4、(1)小露西的善举感动了在场的人,富商都慷慨解囊,但只是他们积蓄中的一部分,而小女孩是倾其所有(2)小露西的爱心能影响更多的人慈善活动。(3)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5、为别人捐献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的有钱人一样富有爱心,值得尊敬。
正直(节选)
(1)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的品格就是正直了。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的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2)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__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动魄。“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横刀立马。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的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副品格的骨架啊!
(3)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泽。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捡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的寻找,最后交回失主。当别人问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说不知道,“我没有打开,因为我怕__。”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面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拾金不昧为上品,知己人格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陈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1、“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请说说做错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此一呼”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谈谈你对“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工整精辟或凝重的语句,请选抄当中一句并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充满__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不容易,而且能够生存并保持正直的人品更不容易,能做到这一步是值得赞美歌颂的人。
2、我为人民鼓与呼。
3、周围充满敌意,指环境极为恶劣。
4、正则品端,直则“人立”,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品行端正为人正直的人才是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5、__元帅是从恶劣的环境(即四万风雨太多了)的角度举例的;不知名的行人从充满__的环境(即天和地之间的各种__太多了)的角度。启示:既不要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动摇,也不要因为利益的__而改变。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十四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抖,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的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外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探究:(1)小说以“儿子的鱼”作标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一位怎样的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后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2、略
3(1)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了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和欣赏。 (2)儿子是一个坚毅、倔强、勇敢的孩子。
4、注意“鱼”的比喻意,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捕鱼”则指克服困难的过程。
迷路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个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好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的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过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桥后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有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我一直记得这次迷路,现在想来,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一个想让别人迷路的人,他自己已经迷失了。
1、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平中见奇,引人入胜,富有戏剧性,你能用两句简明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有人认为孩子还小,那是天真的表现,不应计较,你怎样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说,“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骗了老人“往右拐”之后,“我”自己认识回家的路,“我”没有迷路,请你设想一下“我”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以“迷路”为题,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迷路”,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想骗人却骗了自己的外婆,我想让别人迷路却使自己迷了路。
2、略
3、因为我想让别人迷路,其实我已经迷失了。
4、很有可能在良知迷失的道路上继续滑下去,符合情理即可。
5、(1)是高度凝练地浓缩了故事内容,“我”迷失了回家之路(2)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迷失了善良人性之路。
6、告诉我们,为人类莫做亏心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保护善良的本心本性(符合文章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