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 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 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2.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

什么又感到“欣慰”?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对小伙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

在什么地方?

5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收获或想法?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

为什么?

1. A.惊喜B.很不屑或想不通C.还给或归还D.不好意思。

2.把手机交给学校,儿子肯定受到表扬,但儿子不愿受表扬,所以我感到惊讶。儿子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受表扬,而是做人的本分。说明儿子不爱慕虚荣,为人善良,不虚伪,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为此感到“欣慰“(意思对即可)

3动作描写,突出着急,神态描写,突出惊讶,说明手机失而复得出乎小伙子的意料。

4.“ 善良 ”:归还手机。“不虚伪”: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意思对即可)

5.略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在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

2、第2自然段加点词“极其”,你认为“极”字用得好吗?请你说明理由。

3、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

4、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1、比喻。含义只要从小男孩与常人的不同去理解即可得分。

2、好,表现出小男孩很用心,认真的程度深。“极”字把一个孩子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3、因为老师富有爱心,像妈妈一样爱护他,有一颗伟大的心。

4、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真切、感人,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妈妈的欣慰和对孩子的爱。

5、示例:一个智力受损的男孩将自己得了最高分的作文献给了自己的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连用几个

动词有什么妙处?

3第一段文字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

4、选文第二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

5、选文第二段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1、“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出土的情状,那破土而出的挤劲——“钻”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草出现的惊喜之情。接着从它的质地和色彩——“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新”

2、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3、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4、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听    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幻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答出两点即可)

5、衬托出春花开的繁茂,浓郁。

给孩子7平米的“大世界”

①大冬天,毛菊站在北京“草场地村欢迎你”的大牌子下面,穿了件褪了色的黑棉袄,推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的塑料袋装着她的早饭:一个茶叶蛋和一杯紫米粥。这样的形象与周围灰突突的环境很和谐,却令人难以将她与博客头像里,那个站在维也纳宫前穿着吊带背心和牛仔裤的形象联系起来。她不大喜欢讲话,言语中透露着矜持的礼貌。

②北京电视台曾经在一则公益广告短片里简述了这个80后的故事:只身来到北京,放弃了白领工作,创办了这家面向附近打工子弟的“草场地免费图书室”。随着她穿过七拐八拐的狭窄小路,终于来到了这个位于草场地村中心的小院儿。院门口斑驳的砖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手绘海报,用稚嫩的笔迹书写了几个彩色的 大字:免费图书室。以毛菊位于草场地中心的免费图书室为界,图书室东边,居住着上千户外来务工的家庭,很多人身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电动车出入狭窄的街道。图书室西边,是艺术家和 商人开办的画廊,来这里的人大多衣着光鲜,神色从容。毛菊和她的图书室夹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间,却安然自得,相得益彰。免费图书室其实只是小院里的一间7平方米左右的平房,房间里的四面墙摆满了书。在这里,孩子们成了主角,毛菊很信任地把几把备用钥匙交给一些孩子,让他们参与图书登记的工作。

③从2006年,她就只身一人 来到北京。名校毕业,英文流利,她很快找到了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那时一个月的收入比现在一年的还多”。2010年在欧洲跟一个当地剧团工作的机会,让她积累了一笔钱。但她始终觉得,那次工作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外国艺术家身上那种纯粹的品质,“他们看淡名利,只注重事情的意义。”回到北京以后,她一直寻思着用这笔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经常出入草场地村,看到那些打工者的孩子们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打闹,她便开办了这个图书室。租房、买书、买家具,“开始以为用不了多少钱,结果不到半年这笔钱全投进去了。” 她索性背着家人把工作辞了,在这间7平方米大的小屋当起了“孩子王”。附近的小孩子们一放学,就呼呼往这里跑。有的孩子把她当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有个叫姬捷的小姑娘曾对毛菊说:“真希望人贩子把我抓走,活着好无聊。”姬捷的父母在这边开了家小饭店,每天忙忙碌碌没时间陪伴她,从6岁开始,她每天的生活除了上学就是到饭店帮忙。这 种被忽略的压抑,她只对毛菊说过。毛菊给姬捷推荐了两本书:《我不愿你死于一事无成》和《千纸鹤》。两本书讲的都是坚强女性的故事,小姑娘很喜欢,读了又读,逐渐变得乐观积极,还常常主动给年幼些的孩子们讲故事。毛菊说她:“讲得比大人都好。”

④有人跟毛菊开玩笑说,这间图书室简陋得像个厕所。但对于草场地这些打工子弟们来说,却是一个温暖的家。这些平日里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们,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新伙伴,认识了与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环境里的艺术家,透过这个小小的平台初初窥见了北京斑斓的一角。经常聚集在这里的不仅仅是那些外来务工者的孩子们,还有周围画廊的外国艺术家。图书室经常举办免费的英语班,故事会。今年9月,毛菊还组织孩子们去听了一次由外国艺术家们演奏的音乐会。

⑤对面裁缝店的栾老板因为女儿苗苗常常在毛菊那里看书,逐渐变成了图书室的帮手,负责帮图书室开门、还书。栾老板记得毛菊第一次到他店里来是为了修补一双红布鞋,“现在的年轻人哪有穿布鞋这么朴素的?”但当有外国艺术家来这里帮忙教孩子们英语,看到毛菊叽里呱啦地讲出一大串英文时,他又觉得这姑娘是个“知识分子”。比起漂亮的衣服和名牌的包包,她似乎更享受阳光和空气这些天然的东西。图书室像个无底洞,让她不得不想办法赚钱和筹钱,一个常在这里读书的小孩子对她说:“我真想不出如果这里关了,我还能去哪儿看书。”

⑥即将当妈妈的她,决心生完孩子后重新开始接翻译的活儿来维持图书室的运转并减轻丈夫的负担。挺着大肚子,不能亲自到图书室的日子里,小房间的大门却照常敞开着,推开贴着“静”的玻璃门,一个刚刚帮妈妈买完馒头的小男孩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选了一本图画书后,他熟练地在本子上登记,轻抚了一下书的封面,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1、本文的题目为“给孩子7平米的“大世界””。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说说什么是“7平米的大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刚刚帮妈妈买完馒头的小男孩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选了一本图画书后,他熟练地在本子上登记,轻抚了一下书的封面,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主人公因为“看到艺术家身上那种纯粹的品质”, 放弃了白领工作,创办了这家面向附近打工子弟的“草场地免费图书室”,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8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这个7平米左右的免费图书室里,孩子们结识新的伙伴,认识艺术家以及阅读书籍,从而开拓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初窥到斑斓世界的一角。

2、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物前后的形象进行比较,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为了做些有意义的 事情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3、通过男孩进入图书室这个细节描写,从而看出孩子对这个地方的喜爱,“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保持了“静”,“熟练地”可以说明男孩是这里的常客,“轻抚一下”可见其对书籍的珍惜,“蹦蹦跳跳地跑走了”让我们看见男孩的内心的喜悦,也让我们明白这个地方存在的意义。

4、言之有理即可。(围绕对这种品质的认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做人应淡泊名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 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 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 ,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 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 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1、本文结构精巧,如⑤⑥两段多处内容与后文相照应。结合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⑤⑥段内容 后文相关内容

描述丝线粽子的制作方法 徐又芳用彩色线头缠出斑谰又精细的 丝线粽子

每个同学都想缠出特别的丝线粽子 ①

教室满地都是线头 ②

③ 徐又芳家境贫困,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

2、本文题为“小雨入端午”,文中两处写到小雨 ,除了交代自然环境,还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关联?请分别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当年“我”送徐又芳丝线原本是善意的举动,为什么却对她造成了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年“我”一次善意的举动却给别人造成了伤害,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徐又芳缠的丝线粽子超过所有人 ②徐又芳捡拾线头   ③各色丝线家家都有

2.①第③段中似有若无的小雨烘托了作者悠闲惬意的心境,②结尾段中“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喻示作者有所领悟后的豁然开朗和心灵净化。

3、①对往事(徐又芳)的难忘 ②曾经不经意伤人自尊的愧疚 ③没有机会澄清误会和表达歉意的遗憾 

4.答案示例:徐又芳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子,她虽然家贫,但不愿接受别人的怜悯施舍,用捡来的线头缠出最好看的丝线粽子,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不仅没有赞扬她心细手巧,反而用“你太可怜了”作为送丝线的理由,深深伤害了徐又芳的自尊。

5.只有顾及别人的感受,采取恰当的方式,善意才容易被他人接受。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常给人类以启迪。阅读下面选文,然后答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①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②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③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④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⑤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⑥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 )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⑦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⑧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⑨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cǎi( )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⑩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11)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12)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13)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14)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15)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16)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第⑥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备选字A.、既B.、即)根据拼音在第⑨段括号里写出汉字。

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4.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5.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具体阐述(尽量多角度,多方面)。

1、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2、(既、  睬)

3、 “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4、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已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5、【示例】小猎狗角度: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猎人(人们)角度: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十条猎狗角度:①不要嘲笑别人。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③不要盲从。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阅读下面选文,然后答题。

一失足而成千古乐

祝梓馨

①9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初二的学生,由于上课爱接小茬,平时爱开玩笑,课外爱踢足球,还经常闯点小祸,他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屡教不改的他甚至被班主任安排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成绩从全年级前20名每况愈下,到每门课都只有七八十分,班干部被撤销,对读书也渐失兴趣,最后他成为老师心中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只好送他到美国去读书,那时候他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把书读下去,不再惹麻烦就行。可是今天,他已今非昔比了,因为他在美国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在费城艺术学院就读期间还屡获奖学金。最近,他还在SAYTEK全美动画比赛中获得个人组冠军的荣誉,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如今通过在动画领域的开拓,他已在美国贷款买好了一幢三层小楼,这个人就是王楠子。也正是他初中时的失足,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②所以说失足并不可怕,怕的是被失足__;怕的是失足后一蹶不振;怕的是在失足中越发沉沦;怕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的是从此成了惊弓之鸟……《战国策》说得好:“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失足既可以成为埋葬一切的坟墓,也可以成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起点。实际上,失足并不意味着你不可能成功,不过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下方向;失足也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不过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很多人都把失足当成人生的一个雷区,常常把失误和错误无限放大,失足了就将其一棒子打死。殊不知,唯唯诺诺,反不如在雷区中痛痛快快“响”一回。

③早在2100多年以前,司马迁就有过失足可以成就辉煌的深刻总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甲】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君不见,正是司马迁失足遭受宫刑,才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是苏东坡一生屡屡被贬,才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大家地位;正是威灵顿将军在卡特勒布拉战役的失足,才成就了他以后在滑铁卢大败 【乙】 的辉煌;正是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所以在他失聪之之后,写出了人类最动人心弦、振奋人心的音乐篇章……

④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爬起来的那一份勇气,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战胜失败的那一份信心,失足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一份执着。其实失足就像一片飘零的落叶,虽然体验了秋天的轻寒,不过我们一定能收获明年春天绿色的希望;失足就像一场迷路的旅行,虽然多走了不少的弯路,不过我们一定能收获沿途旖旎迷人的风景;失足更像【丙】 ……

⑤总之,只要你有一个正确的信念,有一颗不灭的雄心,一失足就不会成为千古恨,而会变成千古乐。重要的是要赶快【丁】 , , , ,继而自强不息,绝对不能让悔恨吞噬心灵。正如一位名人所说:“逆境中要记住自强不息,要把坎坷和困难变成前进的动力,千万不要让它成为背上的大石头。”要知道曾经的失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路还很长,一次失足并不是世界末日,而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开端,是命运让我们做个新的更好的自己。只要你一旦把绊脚石变成【戊】石,那么你的一失足就成为千古乐了。

1阅读第①段,“重点关照”在文中的意思是 。

2.阅读第③段,请将【甲】、【乙】两处略去的人名分别补写出来。

3仿照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在【丙】处续写一句,要求前后语意连贯,并与前面两句一起构成排比句。

4.下面四个句子是从【丁】处抽出来的,且顺序已被打乱,如果将它们还原,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走出失足的阴影, ②恢复失足的自信, ③调整失足的心态, ④克服自卑的心理,

5.阅读第⑤段,【戊】处应填入的两个字是: 。

6.你同意文章作者的观点吗?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说说。

1、重点监督管理。(意对即可)

2.屈原 拿破仑

3.示例:一场人生的灾难,可能我们会因此而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我们信念不息,那我们一定能收获人生的辉煌……

4.①③④②

5.垫脚石

6.略。言之成理即可。

弯腰驼背的娘,是我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然后答题。

仰望弯腰驼背的娘

厉彦林

①时光穿梭,流年飞逝。我的老母亲已经腰弯了、背驼了。

②娘弯腰驼背,是长年弯腰劳作的后果。记得我爷爷在世时曾经夸我娘是我们家的有功之臣。我奶奶去世早,当时我的叔和姑才10岁左右,是我母亲既当嫂子又当娘,拉扯着他们长大,结婚,出嫁。那个年代队里靠工分分粮,我娘既要照料家,还要到队里干活。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还想尽办法,供应我们兄妹几个上学读书,给我们欢快幸福的童年。一天天,一年年,娘弯着腰择菜、炒菜、做饭、洗衣服、烙煎饼;弯着腰扫地、剁猪食,喂猪、喂鸡、喂狗;弯着腰翻地、锄草、挑水、担粮、割庄稼……娘比常人吃了更多的苦,流了更多的汗,尽管额头早早添了白发,可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和真实的满足。渐渐地,我也由仰望娘,到身高超过了娘。

③娘是沂蒙山区普通地道的农民,虽然不识字,但无论干家务,还是种地、种菜园,都是一把好手,从不示弱服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④这些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已说服他们把责任田转包了,只剩下半亩菜园地,一来有点事情可做,也算个锻炼项目,二是能够随时吃上新鲜的蔬菜。当然无论什么季节,也不会太忙太累、太让我们牵肠挂肚。记得那年中秋节,我照例回家看望娘。本认为母亲日子过得比较悠闲,谁知她却顶着凉飕飕的北风,正在别人刚收过的地里用镢头翻地瓜。地埂上的槐树叶子已经微黄,田野上只有零星的农民在劳作。远远地望见母亲满头白发被风吹起,像一团白云,斜阳从她的背后照过来,把弯曲孤单的黑色剪影叠印在地垄上。那情景让我一阵心痛。娘怕我们生气,笑着说:“闲着难受呀。这么好的地瓜埋在地里,白瞎了!”

⑤这些年,娘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我知道那都是年轻时辛苦、操劳留下的病根。娘几次生病,我们都是尽最大努力治疗。娘心疼儿女的钱,顽强地配合治疗,一次次创造着奇迹。可惜因长期风湿性关节炎,两条腿变了形,弯腰驼背了。

⑥人一旦弯腰驼背,更显得老、显得矮,稍一活动就会气喘、气短、气急,甚至不停地咳嗽。多少个节假日,白发稀疏、躬腰驼背的娘,拄着拐杖,站在街口,弯着腰,眯缝着那昏花的老眼,像遍地挑黄豆一样盯着每一个行人,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全家归来。为接待我们,娘有时提前打上止腿疼的针即使疾病缠身,也硬撑着忙里忙外,还必须亲自炒菜、做饭。往往刚吃完早饭,就忙着盘算和准备午饭了。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飘动的白发,我愧疚地对娘说:“本想回家看您,却净给娘添累了。”娘总是笑着说:“高兴,高兴,再累也高兴。” 如今生活好了,爹娘也老了,好东西也不敢多吃了,想起来,心里酸酸的……离家时,娘总是执意把我们送到大街口,有时还偷偷抹眼泪。看看爹娘日渐苍老的身影,我的心沉沉的,顿生几分伤感,不敢回头凝望……

⑦每当清静下来,每当回到村口,我的耳畔就会真真切切地响起娘温馨的呼唤,刻骨铭心……

⑧弯腰驼背的娘,已被岁月和辛劳夺走青春容颜,依然是我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时刻给我亲情、给我温暖向上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26日)

1.本文的标题“仰望弯腰驼背的娘”拟得好不好?为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和第④段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任选一处回答。

3第6段画线句子描写细腻、生动,起到了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请赏析。

4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内容作分析,至少两点。

5.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阅读第⑧段,依照例句,再写一句。

例句:母亲是我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时刻给我亲情、给我温暖向上的力量。

母亲是 。

1、好。具体表现为①点明本文写作对象。②高度要概括了娘的形象特点。③暗示娘吃尽了苦,受尽了累。④流露出作者对“娘”的敬仰、感激、愧疚之情。

2、第②段画线句:排比、反复,增加了语言气势,连贯有力,强调了娘劳作的时间之长,干活、吃苦之多,强调了娘弯腰驼背的原因。

第④段画线句:比喻,将“母亲的满头白发”比喻为“一团白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苍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心酸

3、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娘苍老的形象,突出了娘对我们全家归来的无比期盼,表明了娘对子女的无比牵挂,感人至深

4、①勤劳:长年弯腰劳作,闲不着,吃尽苦。②坚强:从不服输。③牵挂儿女:为子女无私奉献一生。

5、过渡或引出下文

6、略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李雪峰

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 ;担忧的是 ?

②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③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④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⑤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

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

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话。

兴奋的是 ;

担忧的是 ?

2校长要我们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他要告戒“我们”什么?

3.第五段中“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4.乡下的教育条件和城里相比,悬殊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乡下孩子的成长果真没有影响吗?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你喜欢老校长这个人物形象吗?说说你的看法理由。

1.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2不论是乡下人城里人,也不论是穷人富人,只要努力都能作出一番成就来。而作出了一番成就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你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人。

3当我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时,我从没有觉得我是乡下人而自卑过,也从没有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满足过、骄傲过。(意对即可)

4、提示:逆境可以出人才,逆境造就强者;优越的条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要求:言之成理。

5喜欢。老校长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育有方、善于鼓励孩子的好校长。

妈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 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 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

________

2、第②段写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

第③段写妈妈教我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委婉(婉转)

2.妈妈教“我”荡猴架

3“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4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5略 (言之成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