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森的创举不仅在于在南极点取得显赫成功,还在于开辟了北极的空中航道。从此,阿蒙森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极英雄。

意大利人彼勒不满足于这一探险,决定自己也大干一番。1928年5月24日,他驾着“意大利”号飞艇前往北极点。当艇上人员瞭望到了斯瓦尔巴德群岛,就要登陆欢庆胜利的时候,飞艇突然漏气并坠落在冰面上……

“意大利”号飞艇失事的消息很快传开,身在挪威的阿蒙森坐不住了。出于对诺彼勒的友情,也出于一位探险者的勇敢和无私,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从挪威的卑尔根乘坐“拉姆”号飞机,飞赴斯瓦尔巴德群岛北部冰区,搜寻“意大利”号。然而,他于6月20日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便失踪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生为探险而生,死为探险而死的两极探险英雄阿蒙森就这样谢幕人生。不错,他的死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但他一再展示人类开拓精神的英雄壮举,已经并将继续永存于世。

1.下列对这几段文字内容要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蒙森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极英雄。

B.诺彼勒驾飞艇前往北极点进行航空探险而失事。

C.阿蒙森为搜寻“意大利”号而失踪。

D.阿蒙森的死是一个值得解开的谜。

2.为什么阿蒙森得知“意大利”号飞艇失事后,便乘飞机搜寻“意大利”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引用“壮志未酬身先死”,是为了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最能体现阿蒙森与斯科特相似的精神魅力,请找出来。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1)对诺彼勒的友情;(2)作为一位探险者的勇敢和无私。

3.表现阿蒙森飞赴斯瓦尔巴德群岛北部冰区搜寻“意大利”号未能成功, 却悲壮牺牲。 

4.“也出于一位探险者的勇敢和无私”。

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__的事情。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1.第一段中“消极的东西”、“ 积极的东西”分别指什么?从本段中找两个相应的词语作答。

“消极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话,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来看,第二段结尾“改善自己的生活”指的是( )

A.找来较好的食物和衣服,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B.找来工具,生产足以自给的生活必需品。

C.调整自己的心态,顽强地活下去。

D.祈祷上帝,找到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坏处  好处 

2.姑且用一方面的途径或方式安慰自己。

3.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__的事情。

4.C

云南的歌会(节选)

沈从文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huì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注音或写汉字(2分)

龙吟凤huì( ) 唱( )

2.语段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

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1.哕  hè        

2.村寨传歌

3.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如一片松涛。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的松涛,借描绘松涛刻画出声音虽小,但雄浑有力、气势宏大。

5.参加“金满斗会”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沙尘暴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什么是沙尘暴?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为什么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请结合二、三段概括)

3.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文末歌德所说的一句话?

5.请举例谈谈人类“征服自然”的后果

1.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天气现象。

2.①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②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③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②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③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

4.人类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

5.挖煤掘矿使地壳运动加剧。毁林造田使土壤沙化,造成沙尘暴天气。汽车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总之,人破坏了自然,又影响了人本身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

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小说《故乡》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分)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3.闰土见“我”时为何不叫“迅哥儿”,称“我”为“老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4.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 ,运用了 _______ 修辞手法。(3分)

5.选出在这几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 )(2分)

A.对话描写   B.肖像描写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6.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1.《呐喊》 鲁迅 周树人

2.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D

4.隔阂 比喻

5.C

6.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闰土是一个淳朴 善良 迟钝 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向日葵(尤今)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C.。我和日胜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日胜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耶!

⑤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⑥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⑦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⑧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⑩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⑾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⑿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⒀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所选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①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

②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

3.联系具体语境,简要说说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联系全文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本文第⑾段解开了故事的悬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设下了哪些悬念?

6.本文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1.我和丈夫到伦敦度假,一天和女儿约好共进晚餐,先约在公园等候,可女儿竟然迟到,我感到很生气,第二天女儿请假陪我过生日,送我向日葵花,才解开我的疑惑,让我非常感动。

2.(1)①“钻”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为女儿的失信迟到感到非常的生气和心痛。②运用比喻,把内心的怒气比成冻疮,形象地写出我因为心里的失望和身体的寒冷带来的感受,也和晚餐的热烈隆重形成强烈的反差。

3.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子女比成向日葵,把妈妈比成太阳。生动形象地表现妈妈对我们的宠爱以及我们对妈妈的依赖和热爱。

4.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向日葵的美丽、生机和活力,渲染了热烈的气氛,衬托了人物快乐的心情

5.(1)本文中的悬念有:女儿平日做事有条不紊、体恤别人,可今天却迟到让我们在寒风中等候;女儿迟到时说工作繁忙,可第二天却请假陪我;晚上什么也没有,早上家里却出现了一大束向日葵。

6,本文表现女儿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1.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了“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的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的短语写出了那特别的年代给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①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并赏析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注意“那时”二字)

2.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这就是写出了环境让人不安)

3、时代变了,时代前进了

4、①美好向上的生命.激情浸到人们的心中(体会句子隐含的意思) ②由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组成了充满活力的繁荣昌盛的社会(体会句子比喻的意思)

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含义是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困难和挫折,不想命运低头。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蕴含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漫谈巧克力

①巧克力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风靡世界,被誉为“快速能源”,深得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欧美人民的喜爱。据统计,英国、丹麦、比利时、挪威、瑞士等国每人每年平均要吃巧克力16磅以上。

②巧克力的重要原料是可可。可可原产于墨西哥、巴西等地。据说在大约四千多年前,亚马逊河流域的人就开始种植可可豆,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向美洲挺进时就曾跨越这块出产可可豆的宝地,可惜当时他并没有发现。那个时候,巧克力作为饮料(“巧克力”是音译,原意为饮料),只是墨西哥阿兹泰克统治者的御用食品。1519年,一个到阿兹泰克的西班牙人品尝了这种又苦又香的饮料,并且很快喜欢上它。于是这个西班牙人将原始配方带回祖国,献给查理五世国王。最初,这种饮料因为味道发苦,并不很受欢迎。后来,他们加进了糖,巧克力便迅速传开,1608年传到意大利,1765年英国伦敦开了一家巧克力商店。英国人首先在这种饮料中加进牛奶,使之质量又迈进了一大步。不久,这种饮料就传遍了整个欧洲。1765年,英格兰巧克力制造商在美国建立了一家巧克力工厂,此后美国的巧克力生产便逐步发展起来。到这个时候,巧克力还是饮料,只有瑞士人在1875年发明了一种可可制作固体牛奶巧克力的新方法之后,巧克力才扩大了它的领域,成为一种高营养食品。

③巧克力诞生之后便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因是什么呢?

④巧克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说拿破仑对于巧克力的功效是深信不疑的,他打仗时,总是要带着巧克力。固体巧克力出现后,它成了美国前线士兵食粮的一部分。美国和前苏联宇航员在空间飞行时,也总要携带巧克力。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也把巧克力作为必备食品。

⑤那么,巧克力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呢?据分析,每100克巧克力中含碳水化合物55-66克,脂肪30-38克,另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钙和铁。巧克力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所含的脂肪也不会使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而且巧克力入口即化,口感极佳,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高热值食品。

⑥巧克力含有大量的苯乙胺,它能调节人的思维和情绪。情绪低落的人苯乙胺含量远远低于一般正常的人,因而极易烦躁、苦闷和不安。因此,情绪低落的人,宜多吃巧克力,以增加体内苯乙胺的含量,借以调节自己情绪。

⑦巧克力是高级营养品,但是不可否认,巧克力吃多了,对儿童成长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国外生物化学、营养学专家发现:巧克力中含有一种溴化合物,它与巧克力中的咖啡碱共同作用,不仅会使儿童过度兴奋,不愿睡觉,而且对儿童大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巧克力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草酸,它能干扰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儿童的骨骼生长,因此儿童不宜无节制地食用巧克力。“过则为灾”,这是值得注意的。

(文章有改动)

1.文章围绕“巧克力”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答:

2.根据文意,说说巧克力被称为“快速能源”的原因。

答:

3.文章第②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答:

4.阅读第⑦段,简要概括“过则为灾”具体指什么。

答:

5.生活中“过则为灾”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个例子

1介绍了巧克力的发现和生产发展过程,巧克力倍受青睐的原因,过量食用巧克力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写出三点即可满分)

2.被称为“快速能源”的原因:巧克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极易被人消化吸收。

3.时间顺序,本段侧重介绍了巧克力的发现和生产过程,按时间的先后变化推进,能使说明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4.文中的“过则为灾”指儿童巧克力吃多了会使儿童过度兴奋,不愿睡觉,还会干扰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儿童的骨骼生长。

5.示例一:营养充足会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如果营养过盛会导致肥胖,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示例二:刻苦学习会培养学生意志,增长学生学识,但过度刻苦学习既影响身体健康,又束缚思维,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谈 生 命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__!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全文开篇就只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就像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①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并领悟“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

①文章写了哪些快乐的事情?(至少写出3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全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谈”不是指一般漫谈,而是表现了作者对一个严肃话题的理性思考。

B.、文章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虽喻体不同,但语句处处对比,意旨完全一致,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C.“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里程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

D.、文中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之前连续使用四个“再”字构句,铺陈渲染,重现“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E.、全文行文流畅,想象丰富,充满了真挚情感,又蕴含了深刻哲理。

1、①生命像东流入海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 ②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顺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顿前进。

2、①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挑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长大后荫庇花草;小树长大后结出累累果实。②因为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意对即可)

3、B

分一些蚊子进来

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原以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不料夜半还是被饕餮的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人打得噼啪有声,睁眼一看,那只不讲道理的手竟是自己的!

②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很轻地撩开蚊帐,三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③“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母亲压低声音,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④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分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所刺而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⑤“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1.读完此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古诗或俗语表达出来。

2.第①段中“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

3.母亲为什么“很轻地撩开蚊帐”,而且“压低声音”?

4.第③段母亲在同父亲说话时谁知 “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为什么?

5.结合语境解释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1) 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咀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和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儿是娘的心头肉”等。

2、因为(1)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2)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

3、怕惊醒儿子。

4、母亲为自己能想起“分一些蚊子进来”使“儿子可以少受些罪”的方法而高兴。

5、(1)在文中的意思是“迎接”。因为母亲是有意让蚊子进入帐中,更怕蚊子不进去,会让儿子受罪是。一个“迎”字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2)原意是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文中指在心里慢慢体会。

6、议论 抒情 点明题旨,引起读者共鸣,使中心得到升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