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我愿意傲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陈丹燕

(1)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2)我的树梢是尖尖的,在总是温暖的绿色的山坡上静穆地指向天空,好像是一个在沉思着什么的人,其实我没有思想,也不再了解思想的疼痛,我站得高高的,边上就是在古代战争中留下来的城堡。我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变成了孤儿的拉斐尔正在度过一条蓝色的小湖,他要到罗马去画画,他忧郁地看着托斯卡纳美丽的坡地,这是他在告别自己的故乡。而在一个阳台上,达芬奇正在给蒙娜丽莎画着肖像,她微微笑着,是那种内心细腻的人,为了掩盖自己而挡在面前的微笑,没有这种心思的人,会觉得那种笑很神秘的。年轻的米开朗基罗从翡冷翠老城里的一扇木门里走出来,他的脸带着受苦的样子,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可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福的。而在圣马可修道院里,安波切利在墙上画出了世界上最美的天使报喜。我终于有机会看看我喜欢的画家。虽然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可我终于是看到他们了。

(3)我长在山坡上,天天晒太阳,鸟在我头上叫,风从我的树枝里经过,像梳子经过长长的头发,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这该死的风。”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世世里,做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要以不负责任的柏树。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爱树的人要是一定要把我挖回家。我就死在他家的院子里,让他内疚。要是没有人打扰,我就一辈子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边上每一棵橄揽树都是世交,从来没有迁徙时的凄惶。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我弯了自己树梢,路过这里的但丁看到了,把我风里好看的样子、写在他的书里。几百年都过去了,人们到但丁在托斯卡纳的故居去参观还能听到一个柔和的男声,用优美的意大利语,朗诵着这个片段。

(4)我在夏天的黄昏里像一个墨绿的影子一样,没有感情,只是将自己被夕阳拉长的树影子投在驿道上。那是古老的驿道,还是美第奇家族为了征服整个托斯卡纳而修的。我看到罗密欧急急地骑着马经过,回到阿拉维去接他的朱丽叶,去奔赴一个悲剧。可是我不会伤心。我只是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短短的一分钟。许多年以后,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书,画成了画。一个中国的姑娘坐在她的单人床上看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看到了一棵长长的柏树在路上,她指着画上的树,对她的妈妈说:“它看上去真的很伤心啊。”但实际上,我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一棵树是没有心的。

(5)做托斯卡纳山坡上的一棵柏树,一生一世,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这是多么好的来世。可是,人到底有来世吗?

(选自陈丹燕《今晚去哪里?》)

注:托斯卡纳位于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圣地。

1.联系全文概括成为一棵托斯卡纳的树可以做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答下面两个句子括号内的问题。

(1)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 (解释这个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没有人打扰,我就一辈子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边上每一棵橄榄树都是世交,从来没有迁徙时的凄惶。(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多次强调一棵树是没有思想、感情和心的,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陈丹燕的一篇游记,从中传达了她对托斯卡纳怎样的感受?全文运用拟人化手法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站得高高的,看见很远的地方我喜欢的画家;站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重来没有迁徙时的凄惶;一生一世,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

2、(1)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 实际上是在赞叹米开朗基罗的才华, 以至于他之后的几代画家都不能超越他.。

(2)世交,本指上代或数代彼此有交情者。在文中指“我”和橄榄树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柏树比作绿色的烛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柏树在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中的形态美。

4、作者反复强调一棵树是没有思想、感情和心的。是强调自己想像树一样融入托斯卡纳成为她的一部分,从而更好的欣赏她的美。

5、这从中传达出作者对托斯卡纳的热爱。作者把自己当成一棵树,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只想沉浸在这个氛围之中,没有批评,没有夸奖, 没有思想地成为托斯卡纳美的一部分。

毕业歌

肖复兴

①有一天放学,在学校门口,我碰见了玉石。他显然是在校门口等我半天了。他要我跟着他一起去一个地方,我虽然很敬佩他的学习,毕竟比他低三个年级,平常很少和他在一起,不知道他要我跟他去干什么。

②我跟着他一直走到东便门外,那时候,蟠桃宫还在,大运河也还在,顺着河沿儿,我们一直走到二闸,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地方,人越来越少,已经是一片凄清的郊外了。他带着我走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地上,这时候,天擦黑了,暮霭四起,工地上黑乎乎的,显得有些瘆人。他悄悄对我说,你就在这里帮我看着,如果有人来了,你就跑,一边跑,一边招呼我!他这么一说,让我更有些害怕,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不一会儿,就看见他从工地上拉出好多钢丝,还有铜丝,见没人,拽上我就跑,跑到收废品的摊子前,把东西卖掉。

③终于有一天,我们让人给抓到了。虽然是废弃的工地,还有不少建筑材料,也有人看守。玉石拉上我就跑,那人追上我们,一把揪着我们的衣领子,像拎小鸡似地把我们抓到他看守的一间板房里,打电话通知我们学校。来的老师,骑着自行车,高高的身影,大老远就看出来了,是玉石的班主任丁老师。那人余怒未消,对丁老师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你们学校得好好教育这俩学生,明目张胆地偷东西,太不像话了!丁老师点着头,把我们领走,推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沿着河沿儿,一路没有说话,只听见自行车嘎嘎乱响,我感到我们的脚步都有些沉重。走过东便门,走到崇文门,在东打磨厂路口,丁老师停了下来,对我们说:快回家吧。然后,他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塞在玉石的手里。玉石不要,他硬塞在玉石的兜里,转身骑上车走了。走进打磨厂,路灯亮了,我看见玉石悄悄地抹眼泪。

④玉石和我再也没有去工地。学校破例给了他助学金,一直到他高中毕业。1963年,他考入地质学院后,和他妈妈一起从我们大院搬走,我就再没有见过他。

⑤前不久,我接到玉石从西宁打来的电话,他说他退休后在学习作曲,而且出过专辑的唱盘。他告诉我,他学作曲,是想为丁老师作一支曲子。那个晚上,丁老师让他难忘,让他感受到世界上难得的理解和温暖。他说,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丁老师,心里就像有音乐在涌动。

⑥我告诉他,丁老师好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说我知道,所以,我想你把我的这番心思写篇文章好吗?我想借助你的文章让人们知道丁老师。过几天,我会把歌寄给你。

⑦我收到了玉石作的歌,名字叫《毕业歌》。说实在的,曲子一般,但其中一句歌词让我难忘:毕业了那么多年,你还站在我的面前;那个懵懂的少年,那个流泪的夜晚。

(选自201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那个晚上,丁老师让他难忘。”从选文看,那个晚上发生的什么事让他难忘?

                                              

2.从全文看,第②段中对郊外凄清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人上我们,一把着我们的衣领子,像小鸡似地把我们到他看守的一间板房里。

                                              

(2)他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在玉石的手里。玉石不要,他硬在玉石的兜里,转身骑上车走了。

                                              

4.“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丁老师,心里就像有音乐在涌动。”结合文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写了“我”、玉石和丁老师的故事,你认为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1.他伙同“我”到废弃的工地偷东西被抓,丁老师来领人时不但没责怪,反而塞给他几块钱。

2.渲染瘆人的气氛,用“我”的害怕烘托玉石的大胆,突出玉石在困境中做出偷盗行为的无奈。

3.(1)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们被捉的过程和窘态。  (2)给钱时连用两个“塞”字,突出了丁老师对玉石偷盗行为的理解和同情,以及想以此感化玉石的良苦用心。

4.少年时犯下的严重错误,从丁老师那里换来的却是理解、原谅和帮助,玉石的内心充满了对丁老师的感激之情,丁老师的恩德值得颂扬。

5.示例1:玉石。文章从年少时偷盗建筑材料写到年老时学作曲、请“我”“写篇文章”,玉石这个人物一直贯穿其中。文章通过刻画玉石的人物形象,赞颂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示例2:丁老师。我们年少时偷盗建筑材料,丁老师教导有方,并给以无私的帮助。文章通过刻画丁老师的人物形象,歌颂了人性的善良和由此产生的强大感召力。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子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4、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4、要点: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等。举例说明即可。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①给加点字注音 ( )雀无声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铁chǔ( )

③在文中的“□”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④在第二段中,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请用一个成语代替。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 —→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说理由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1 (1) 盯:喜爱(2) 盯:渴望

2.答: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用:①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

3.

好感

怨恨          

—→ ——→

感动

4.①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著、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②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道的慈 祥老人。

5. 答: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心里的天鹅(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

空阔透天,

鸟飞如鸟。

水清澈地,

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鸽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 “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是什么。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是哪本书里谁在什么情形下所说的话?表现了说话者的什么思想?

4. 谈谈你对人心里的“天鹅”的理解。

5. 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1.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人们有意缩短了水面的起跑距离,使天鹅无法起飞,久而久之,丧失了起飞能力。

2天鹅曾经自由飞翔于天空,但现在却沦落到乞食的地步,可怜可叹。

3. 这句话见于《史记·陈涉世家》,是陈涉在与人佣耕时说的,表现陈涉早就有着不同一般人的远大志向。

4. 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但都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飞翔的能力。

5.引用道元禅师的诗,进一步说明鸟飞翔于天空,鱼游于水,人自由的思想,这才是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2.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3.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4.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2、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3.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4、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启示: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死亡之湖——罗布泊

①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中国第二大盐湖,又名罗布卓尔,古称黝泽、盐泽、蒲昌海、牢兰海、辅日海和洛普池等。

②公元前403~221年,《山海经》就有记载:“不周之山,东望黝泽,河水所潜也”。《史记•大宛列传》载:“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罗布泊卓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东北部,塔里木地块东部。长轴呈东—西方向延伸,长300.0千米,宽125.0千米,面积5350平方千米;它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古今中外无数史地学者的探索,使这块土地充满着神秘感。

③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在其撰写的《河源纪略》卷九中记载:“罗布卓尔为西域巨泽,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十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

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考察,一次是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综合考察队,另一次是1980~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组织的罗布泊考察队。取得了罗布泊洼地的形成和演变,湖区地貌、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土壤以及楼兰古城和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等的丰硕科研成果。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考察途中于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为罗布泊地区的科研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⑥湖区集水面积144.0×104平方千米,补给系数为150.58。主要入湖河流有孔雀河、塔里木河、米兰河、若羌河、瓦石峡河等,汇集高山冰雪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分界线甚不明显,常常发生相互袭夺,导致罗布泊的所谓“游移”和湖面萎缩。建国后,上游农垦迅速发展,并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拦截水源,使两河入湖水量大为减少,乃至断流。

⑦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⑧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⑨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1、说说文题“死亡之海”中“死亡”的含义。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罗布泊断流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⑦、⑧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常常”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罗布泊已经断流,变成一片干涸的盐泽;罗布泊没有草木,天空中没有飞鸟,没有生命迹象

2.一是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发生相互袭夺,导致罗布泊湖面萎缩;二是建国后上游农垦迅速发展,兴修水利,拦截水源,使得入湖水量大为减少,乃至断流

3.作比较将罗布泊湖断流前后景致进行对比,突出了断流后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之严重,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不能,“常常”一词反映了两条河流相互袭夺的频率高(2分),删去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1.本文介绍年轮,为什么先从树木的年轮说起?

2.科学家为什么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科学信息?

3.填空:

本文在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年轮时,一般是先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再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有的略去了对后者的介绍。这样使文章显得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奇特的年轮”为题,年轮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6.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人们对树的年轮较为熟悉,先介绍它,再介绍人们较陌生的,便于人们理解接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2.①根据树的年轮可推知树龄;  ②从树木年轮里可以发现储存其中的有关当地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3.位置  功用  条理清晰

4.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等

5.不仅树有年轮,植物中如水仙花等也有,甚至动物也有年轮,并且这种动植物的年轮位置、大小各异,功用也神奇。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又尊重又敬佩

2.指“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卑劣和龌龊”

3.大自然生命活动、生命形式的规律。

4.因为当地球上其他生命被杀害殆尽时,接着倒下的也便是人类自己了。这使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中一切生命是共生共存的,认识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