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错误

①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②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③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④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⑤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⑥《shèng jīng 》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⑦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⑧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⑨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
1 .第③段画横线句“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从文中看,毛毛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错误”究竟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2.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文中第一个故事中已交代清楚,阐释全面,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个有关作文的故事。这两则故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仔细阅读文中的两则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小主人有着哪些相同的品质特点?

4.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本文故事中两个学生的想法、做法引人深思,可圈可点。假如你是这两个学生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将会作出怎样的评判?请任选其一,写一段能体现自己独到思考和见解的点评性文字。

1 .  因为毛毛热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劳累辛苦程度和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答错毛毛通过故意错答试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   

2两则故事都涉及到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  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情感,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

3.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
4.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的孩童毛毛内心的真纯与爱心是美好的。  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行文线索。

5假如我是第二个学生的同学,我会轻轻地在他的身边对他说:你的妈妈如果知道你对她所做的一定十分感动,她会感受到,她的儿子长大了,能在妈妈身边保护妈妈.但是,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你打个大叉吗?因为老师觉得,即使不做狗,你也能克服你胆小,怕鬼的事实,老师是为了告诉你,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用自己能力去。我觉得,这个老师在对学生作文内容表示不满时,应该等一等,再细细品味一下学生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象文中的这个老师,在学生作文上表示不赞同当然可以,但是应该感受到学生内心火热热的对母亲的爱,所以,老师应该事后找学生谈谈,肯定学生的孝心,同样可以向学生说明,在正式作业中不能这样表达,可以在空余时间写下一些给老师看看,给你单独批阅~

从春天出发

丁立梅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 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 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__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选自丁立梅散文集《有美一朵 向晚生香》)

(1)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出发”去哪里?

(2)句子赏析(A.、B.两句任选一句赏析)

A.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B.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1)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去寻找探访春天。

  (2)A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B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                              

   (3)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人生亦如此,只有今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①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②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魏晋时代的名人轶事:阅读《世说新语》,你会逐渐拥有平和的心态,你会逐渐领会魏晋时代的生命特质。

③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阅读《唐诗三百首》,你会慢慢觉察你对文字画面的想象日益丰满,你会猛然发现你对诗人情思的感悟达到了新的高度。

④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好汉云集的梁山水泊:阅读《水浒传》,你会为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你会在脑海中不时闪现出那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角色。

⑤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

:阅读《 》 ,你会

,你会

……

⑥古往今来,大凡学识yuān bó,思想深邃的“成功名者”无不从书籍中获

得知识营养和智慧的灵光。读书是一种求索,也是一种享受。手握书卷,在或昏

黄或明净的灯光里,让灵魂与思想在散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 áo yóu,或与隽永

的小品文产生共鸣,或让哲理的文字使心灵变得清亮、tī tòu,或在对美文的欣

赏中得到一片纯净与甘甜,那能不是一种享受与xīn wèi。

(1)根据文段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文意,把第⑤自然段补全。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

阅读《 》 ,你会

,你会

(3)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悦来初中 “首届校园阅读节”如期开幕,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相约经典——我的读书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设计一条标语。

(4)阅读节开幕后,杨老师在百度贴吧新建了丁立梅散文集《有美一朵 向晚生香》和《风景这边独好》的读书交流吧,很多学生在贴吧发表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请你仿照贴吧中其他学生的跟帖,也发表一个阅读心得的贴子,帖子内容务必要贴近作品本身。

学生A.跟帖:读着丁老师的文字,我的心暖暖的!把平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普通的生活打扮得花团锦簇,我们的人生真的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学生B.跟帖:丁立梅老师的文字实在暖人心肠!是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生活过的一切不会黯然消失,不管你走到哪里,旧日生活的刻痕都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走啊走,让你在淡淡的怀旧中感受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底蕴。

学生C.跟帖:通过研读梅子老师的一篇篇文章,我敬佩她看生活的眼光,我感动她对生活的种种情怀,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学着用关注的眼光去看我们身边的生活,学着心怀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

学生D.跟帖:阅读丁老师的散文,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却通俗易懂,直抵心声。丁老师的文字,处处都溢着芬芳。

你的跟帖:

(1)渊博  遨游 剔透 欣慰

  (2)参考示例1: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梅子老师的旧日生活,阅读《有美一朵 向晚生香》,你会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底蕴,你会学着心怀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

      参考示例2: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布鲁克林的生活乐土,阅读《布鲁克林有棵树》,你会明白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你会坚信家庭力量的支持一定能让你实现梦想。

      参考示例3: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飞到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渔村,阅读《老人与海》,你会被老人圣地亚哥的顽强意志力所感染,你会重新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念。

  (3)示例1:讲述读书故事,点亮精彩人生。 

示例2:品读经典  传承文明   汲取营养  快乐成长。

示例3:点燃一盏阅读的心灯     拥有一轮希望的朝阳

示例4: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   (仅供参考) 

(4)示例1  你的跟帖:读了丁老师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我明白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成才,只不过成才的地方和时间不同;只要不妄自菲薄,不轻言放弃,坚持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之花终将绽放。

示例2 你的跟帖:丁立梅老师的文章让我感到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细微小事,都能在她的笔下开出娇美的花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又飘散着桂花的香味,不浓郁,却幽香浮动。

  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远离。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看了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怎么又往里边挤?”

⑪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⑫“看看?”我的火气蓦地又上来了。“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要说好奇也不是坏事,但你得分分场合……”

  ⑬我还要再说下去的时候,她抬起头,,喃喃起来:“听很多人说,很多被拐走的孩子,有的是被卖给了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的则是被打成了残废逼其沿街乞讨,有的就是被训练成演杂耍的了……”

  ⑮我知道了,她其实并不是要看热闹,而是看引起热闹的主角儿是谁。

⑯我曾听母亲说过,她还有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丢了。

1、文章标题“寻”包含哪些含义?

2、选文第⑦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④——⑯段,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4、读完此文,你能理解“姨”的“极爱凑热闹”吗?

1.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

2.动作描写。“冲” “扒”“挤” “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

3.着急   愤怒   埋怨   同情(理解)

4.理解。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齐刷刷的目光

①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一叶孤舟,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经历许多惊涛骇浪。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

②四年前,我无缘参加高考,因为我预考的分数离分数线都还差二百多分。我并没有痛不欲生,在那个偏僻的山沟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上大学,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上大学。

③接下来,像其他学生一样,父母要我去复读。我呢,要我去我就去,反正再考不上父母就死了心。母校肯定是不要我的,因为老师知道我是连预考都没通过的差生,后来,父母托亲戚帮我联系另一中学,称我高考只差几分。于是我便来到了那个中学读补习班,稀里糊涂读了几天,和以前读书没什么区别。这一天上午,补习班的彭老师,一个胖胖的却很认真的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宣布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勒令我立刻滚蛋,因为他在县教委查过我的分数,发现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当时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都回过头来看着我这个混进高考队伍的倒霉蛋。

④那一刻,教室里静得可怕,空气都凝固了,我感觉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我已经没有勇气再赖着不走了,在极度的羞愧中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回家的路上,阳光暴晒,分外刺眼,我的眼泪在无声地流个不停,我感到心也在一滴滴流血。我发誓,如果不考上大学,誓不为人。

⑤想读书了,却没有学校接受我,我惶惶不可终日。忽然有一天,一个同学来邀我去湘乡读补习班,于是我跟着她来到了湘乡。

⑥在一个四面漏风破庙似的教室里,我开始疯狂地读书。我知道,我面临的比赛,别人都快接近终点了,而我此时还刚开始跑,我只有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强烈的信念使我不知疲惫不分昼夜地读书,早上我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晚上我一个人还在点着蜡烛看书。头发长及披肩也浑然不觉,因为,我就压根儿没照过镜子……

⑦第二年,我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小有成绩沾沾自喜时,一想起当年老师和同学们那齐刷刷的利剑穿心般的目光,我便不再得意,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1.文中的“我”的“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这伤痕指的是什么?

2.第④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1.彭老师勒令“我”滚蛋,同学们歧视“我”。

2.烘托“我”受到极度的羞愧、痛苦的心情。

3.以前遭遇的目光使“我”刻骨铭心,现在已成为催促“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今攀黄山亦寻常

徐迟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一路总有石级。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林业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峭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⑥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⑧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黄山记》节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③段引用方夜《小游记》中描写天都峰的语句,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并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标题中的“今”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作者一行人攀登黄山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2.突出黄山的奇险,过去攀登黄山三都峰的困难,与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形成对比。

3.深化主题。作者触景生情,由石彻的山路想到了筑路的黄山石工,把脚下的山路与对黄山石工的赞美、感激之情融为一体。

4.不能,因为“今”与“古”相对,作者通过写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来赞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伟大的人民。没有“今”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再说过去攀登黄山是非常困难的,是不寻常的。

文化积累——阅读下列文段,解答后面问题。

遵义四中、遵义县一中升格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遵义在线新闻网贵阳8月24日电 (记者饶梅 彭飞)遵义四中和遵义县第一中学顺利通过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二次专家评估,成功升格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据悉,截止到2014年9月,全省共有普通高中448所,其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00所,我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21所。不过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仅有三所:贵阳一中、贵阳实验三中、凯里一中。省教育厅对申报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的学校从办学规模、高考成绩、教学方针等诸多细节都有要求,甚至细化到申报学校需有400M的塑胶运动场,要有男女足球队、学生交响乐(器乐)团、学生合唱团,并经常性开展训练、表演等活动。

  ƒ今年1月以来,遵义四中和遵义县一中,分别先后两次接受升一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专家评估。在第二季度的评估专家组评估反馈会上,专家们对这两所高中的校园环境、办学特色、教学设施以及教育教学成绩都给予高度评价。在确定升格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后,省教育厅将于近日为这两所高中授牌。

(1)第段是消息的 部分,其中黑体字一句是消息的

(2)新闻的基本特征是: ,语言简明。

( 1)导语   电头。(2)迅速及时  内容真实

阅读《风筝的心》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风筝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③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④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⑤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⑥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⑦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⑧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⑨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

⑩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

⑾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1.文章是通过那三件事来表现中心的?

2.请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

(2)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⑩段中的“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是指什么。

4.阅读全文思考,文章为什么以“风筝的心”为题?

1.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把风筝放上天;“我”童年时把风筝放得很高(答到“现在的孩子放风筝”和“‘我’童年时放风筝”的意思即可);我带着孩子们把我亲手制作的风筝放上天空。

2.(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的写出了“我”童年时把风筝放飞的很高的情景,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孩子们自由自在放风筝的状态,表现了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风筝时激动、快乐的心情

3.①能够像风筝一样自由飞翔;②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③内心里美好的愿望

4.①“风筝的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风筝既是写实,同时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单纯而美好生活的追求;③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使抽象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具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

每年寒暑假过后,眼科门诊就成为医院最匆忙的科室之一。眼科专家说,现在治疗中小学生近视越来越难。家长经常说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影响视力,可是陪孩子就诊时很多家长却只顾自己埋头玩手机,__着孩子来抢手机玩。这就是有“言传”而无“身教”。因此专家建议家长每天带孩子户外活动两、三个小时。不少家长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给孩子配的眼镜度数比实际低,比如应该配300度的却配了225度,这实际上反而加重了视觉疲劳,近视程度加深了。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概括“治疗近视越来越难”的两条原因

(1)①将“匆忙”改为“忙碌”;②将“两、三”间的顿号删除;③将“近视程度加深了”改为“加深近视程度”

(2)家长不能“身教”,户外活动时间少;家长的认识有误区,配镜度数比实际低。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解释词语:(1分)

肃然起敬: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2分)

3、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  

。(2分)

4、“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答)(1分)

               

5、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这一句

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2分)

6、“动物在生命危急 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2分)

                                    

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8、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2分)

             

1、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三国;曹植;强调地球是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 

3、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涧。 

4 、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5、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6、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礅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7、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举例略) 

8、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