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②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gàn zhě红青,微带红的黑色)。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丫,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③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蜜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④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⑤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军。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⑥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⑦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歌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⑧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⑨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选文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⑦段中“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那么,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些什么样的“思考”呢?(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总领全篇,引出下文。紧扣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老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让位给新叶。它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新叶的成长。实现新老交替的过程。

3.因为北方的落叶是以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度过冷酷的寒冬,所以说是“悲壮的”。

4.①北国的落叶在秋季,呈黄金色;南国的落叶在春天,是苍青色。②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南国的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5.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②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来。

③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④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⑤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为它的孩子喂食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⑥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乌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

⑦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做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⑧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的底层,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后一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为何略写“我”成功捕获小画眉的过程,而详写小画眉被关在笼子里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⑥段和第⑦段分别把小画眉称为什么?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根据你的感受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文记叙了“我”捉住的小画眉被母画眉毒死了,而“我”得知真相后深为触动的故事。

2、画眉妈妈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3、因为“我”捕捉小画眉的过程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所以略写;而小画眉关在笼子里的情景与文章的主旨联系十分密切,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所以详写。

4、小俘虏   小可怜儿   自责(内疚)、难过。

5、示例:选文中画眉妈妈要杀死小画眉是因为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作囚徒好些。”这与诗人裴多菲的诗意不谋而合——自由生活是至高无上的,追求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重要。标题示例:自由与生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狂风……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áo鸣( ) 山( )

⑵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⑶“溜直”中“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谰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嗥 jiàn(2)怪涎 -怪诞(3)副词,很,非常。  没有根据的话。(4)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我怎能不回去?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少,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阅读第④段,请说出这棵榆树是如何“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它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或: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2、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枝杈稀稀疏疏;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3、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榆树成长中缺少雨露的滋养,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坚强生活的精神品质。

4、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难兄难弟

“我对不起赢政,对不起刘邦,对不起李世民,对不起赵匡胤……”我站在操场上对着教学楼的方向大喊。天知道历史老师为什么会想出这个点子,让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站在操场上对着教学楼喊历史名人的名字30遍。

想象着历史老师喊我的最后一句话时脸色发青的样子,我忍不住想笑。转过头,却发现一个女生站在我的不远处,脸微微红着,似乎有点不好意思。

我有些奇怪,这里出现女生的情况一般不多。“喂,你对不起谁了?”我看着她,笑笑。

女孩看了看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也笑。

“我还以为女孩子通常只会对不起牛顿、伽利略、法拉第、歌德巴赫、陈景润他们呢?真是难得!”我也还她一个笑容。

“难得什么?”

“难得我能遇上一个难兄难弟啊。”

“难兄难弟?”女孩奇怪的重复着我的话。

“哦,差点忘记了你是女孩。”我突然醒悟过来。

“女孩就不能历史差吗?”女孩瞪了我一眼,“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我们就是——难兄难弟。”

“那,我们一起喊?”我笑了,指了指对面的教学楼。

“喊就喊!我对不起吕雉,对不起武则天,对不起文成公主,对不起王昭君!”

教学楼前,女孩清脆的嗓音和我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喊了足足30便后,我们相视大笑。“对了,你刚才说的吕雉是谁?”我看看她,问道。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女孩笑了,“她和我同姓啊。我叫吕绮,高一⑹班。你呢?‘难兄难弟’同学?”

“我刚好和汉高祖同姓。我叫刘洛。高一⑷班。”

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在万恶的历史老师办公室门口碰见她。一般都是她出来,我进去,看来历史老师的确很懂得分寸,知道男生和女生是不能在一起批评的。每次见面时,我们通常是相视而笑,然后她走开,我硬着头皮进去接受老师的再教育。

一次出来时,发现她在门口等我。我们慢慢走到操场中心的草地上。我坐了下来。闷闷地对着草地,不时摘下一片叶子发呆。

“怎么了?”吕绮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看着我。

“你不郁闷吗?”我不禁有些奇怪了,“整天被历史老师以封建势力打击农民起义的架势批评?”

“我不郁闷啊。因为我才不相信我的历史总会这么差!我要和历史老师打个赌,总有一天,我要让历史老师也站在操场上,大喊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的名字。”

“让历史老师在操场上大喊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的名字?”我兴奋起来,“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人呢?”

“有很多啊,古代的有孔丘、孟轲、朱熹,近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吕绮数道。

当历史老师再一次把我揪到办公室时,我终于硬着头皮说:“我想和老师打个赌,如果我这次期中考试能考到70分以上,老师就要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大喊三声‘我对不起孔丘、孟轲、朱熹、蔡元培、陶行知’。”

历史老师愣了一下,也忍不住笑了:“你胆子不小啊。历史永远不及格的刘洛说要考到70分……”

从办公室出来,我仍在后悔自己不该许下那么高的分数。

在吕绮的帮助下,我终于会总结绿林、赤眉起义的意义,也会应答玄武门之变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深远影响之类的题目了。当期中考试终于到来的时候,我们相视而笑,相互击掌,走进各自的教室……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盼望着考试成绩出来,以至于忍不住躲到办公室的窗外去偷看历史老师的试卷改完了没有。从窗外看去,历史老师正在伏案工作。“报告!”门外传来了女孩的声音,是吕绮。

“进来吧,我的历史课代表同学。”历史老师喊道。

“老师,成绩出来了吗?”吕绮问道。

“恭喜你,‘吕雉’同学。你的阴谋成功了。”历史老师笑笑,“你的95分,‘刘邦’同学77分。”

我哑然了,眼睛很快模糊起来。

1.这篇小说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盼望着考试成绩出来,以至于忍不住躲到办公室的窗外去偷看历史老师的试卷改完了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结尾处“你的阴谋成功了”中的“阴谋”指什么?前文有两处埋下伏笔,与此照应的句子,请找出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吕绮同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采用第一人称,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抒发情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具体而真切地表现出“我”想得知考试成绩的急切心情,以及对自己经过努力能考及格有一定把握的心理。

3、指吕绮假装作与刘洛一样历史成绩不好而被老师罚的学生,从而彼此“同病相怜”;以及吕绮诱使刘洛与历史老师打赌,从而促进他用功学习,提高成绩。

伏笔有:“我有些奇怪,这里出现女生的情况一般不多。”“一般都是她出来,我进去,看来历史老师的确很懂得分寸,知道男生和女生是不能在一起批评的。”

4、她是个工作认真、学习优秀的课代表,也是个热心助人、聪明机敏的好同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黄昏下的小镇坐落在河的两岸,错落有致的房子,粉墙dài瓦,里面的梁柱已被岁月熏得发黑,让人觉得周庄犹如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袖着手悠然地守在这流淌千年不息的水边,淡定地、慈xiáng地等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水乡小镇游人如织,丝毫没有“牢落暮霭初收”之景象。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ài( )瓦 慈xiáng( ) 暮( )

⑵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⑶“游人如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黛  祥  ǎi 

(2)苍桑  沧桑 

(3)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4)描写  抒情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从全文看,“叶子时期”对于梅来说是怎样一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③自然段说梅“一定知晓我的心事”,这里“我的心事”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自然段作者引用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的诗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叶子时期”对于梅来说是最“安宁的时光”,“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2.比喻,将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写出了梅的光彩夺目,它是早春重要的景物,给早春带来了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4. 增添文章文化气息。诗中的“爱你”与“我”对叶子时期梅的情感形成对比,突出叶子时期的梅与诗中的“你” 不同,它从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记取和安慰”;也突出“我”看叶子时期的梅就是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5.梅有它生命的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人们也应该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你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很久前就知道这三个因素不足以解释肥胖的起因,而第四个重要的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发现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换而言之,它们能够调解宿主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是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Firmicute) 数量比拟杆菌(Bacteroidete)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换而言之,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抗菌体,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研究人员用有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的小鼠们往往表现为体重增加: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则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这些小鼠多表现为体重下降。

⑥这个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最终对菌类进行标识,从而撰写出影响身体肥瘦类型的肠道菌类食谱。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所摄取的卡路里进行检测或控制。

1.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人的体重是由肠道微生物群落决定的。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在人体的众多菌类中是最主要的菌类

(五)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
1.请简要概括在“火车上的相遇”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

2.赏析划线句子。
(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3.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通读全文,理解“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

1.(1)他的颓废不求上进    (2)他与父亲在工地上的交谈
2.(1)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因担心父亲责怪而不安与惶恐心理,对父亲的愧疚与自责。 (2)景物描写、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天气的闷热,表现了他内心的烦躁不安,为下文父亲工作艰辛下伏笔。
3①宽厚慈爱,如……②吃苦耐劳,如……③教子有方,如……④望子成龙,如……

4.父亲艰辛的劳作、宽厚的胸怀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决定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三)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2.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一定会占25%以上,这与事实不符,“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