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 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本文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B.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C.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
⑴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
⑵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17.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
18.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人的启示。
15. B
16.⑴“冷不丁”一词表示突然、意料之外,写出了我对邻居突然的友好行为表示惊讶,侧面烘托了母亲善良、热情的优秀品质
⑵ ①表达了自己的孝心被大家肯定和赞许的自豪感、满足感;②写出了自己再忙也带母亲出去玩,尽了一份孝心而感到自豪、幸福;③为自己有一个善解人意,体贴别人的母亲感到自豪。
17 ①呼应标题,深化主旨;②这里的大场面是母亲真诚的“舍”带来的;③彰显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④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⑤表达了弘扬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
18. ①只有真诚、大方的“舍”,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②“舍”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③只有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社会才能和谐、美满;④要坦然、豁达、坚强面对生死;⑤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
南瓮河——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
①南瓮河湿地类型多样:有森林湿地、灌丛湿地、沼泽湿地、草丛湿地和岛状林湿地。丰富的湿地类型孕育出惊人的动植物种类——这里有植物80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49种,鸟类216种,两栖动物及鱼类44种,基本涵盖了大兴安岭寒温带原始林区内所有的陆生和水生生物物种,堪称研究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天然基因库。
②“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生动、夸张而又幽默地呈现了上世纪50年代开发北大荒时原始、充裕、丰饶的自然景观。在今天依旧圣洁如处女地般的南瓮河湿地保护区,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类似的景象:小心驱车在保护区内,狍子在道旁若无其事地觅食,丝毫不介意我们的冒犯,兴之所至,还跟我们的汽车赛跑。禽鸟随处可见,那些只能在教科书上翻看到的珍禽,在这里能让你大饱眼福。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甚至看到了一只珍稀的有锋利脚爪却不善飞行的花尾榛鸡(俗名“飞龙”)。
③在南瓮河,最多的陆生动物是驼鹿。在“土著”的鄂伦春人的传说里,驼鹿被奉为神明,称为“东方神鹿”。驼鹿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鹿科动物,成年驼鹿体长2米多,体重超过400公斤。虽然体型巨大,但它的行动并不笨拙,你想象不到,它能以55公里的时速连续跑上几个小时,它还能在60厘米深的积雪里活动自如。作为“神鹿”,驼鹿居然还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能一次性游泳超过20公里,甚至能潜入五六米深的水底觅食。
④除了驼鹿,貂熊是南翁河另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科学家已经把它列入了濒危动物保护名单。在整个中国,貂熊的数量仅存不到200头,就算是在貂熊最主要的栖息地大兴安岭,如今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貂熊的体型介于貂与熊之间,擅长奔跑、游泳和攀爬,因此有“飞熊”之称。
⑤雪兔或许是南瓮河最有趣的动物了。它的眼睛实在有点“奇葩”,不仅很大,两眼间的距离还像银河一样宽,弄得它要“摇头晃脑”才能校准距离,看清前方物体。所以在遇到危险而疾速奔跑时,雪兔常常因来不及转动头部而一头撞到大树或岩石上,上演“守株待兔”的悲催。但上帝还是公平的,在“欺负”雪兔的同时,上帝也给了雪兔一件漂亮而实用的外衣——会变色的皮毛。每到冬季,雪兔的毛色会变得雪白,融在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里;而到了春天,毛色又逐渐变深,藏于在灌木、草丛中,与周边景色会浑然一体。
⑥湿地也是鸟的天堂。每年春季,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食物资源渐长渐丰的时候,蛰伏一冬的留鸟和从远方归来的候鸟便会陆续出现在南瓮河湿地上,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繁衍。这时南瓮河的主人公个个盛装,参加这美丽的盛宴:白鹳、白鹤、丹顶鹤或形只影单,或成群结队地掠过水草丰茂的沼泽;鸳鸯、大天鹅在平静的湖面上情意绵绵地诉说衷情;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低声鸣叫,翻开化冻的土壤找寻美味的佳肴;头顶上,金雕、猛鸮长啸着划过长空,消失在天际……
1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南瓮河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涵盖了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内所有的陆生和水生生物物种。
B. 貂熊是南翁河非常珍稀的动物,它擅长奔跑、游泳和攀爬,有“飞熊”之美誉。
C. 雪兔常常因来不及转动头部而在快速奔跑中撞到物体,上演“守株待兔”的悲剧。
D. 每年春季,南翁河湿地就会陆续出现留鸟、候鸟,它们在此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繁衍。
12.鄂伦春人称驼鹿为“东方神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东方神鹿”“神”在哪里?
13.第②段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有一旅游公司拟把南瓮河湿地开发成湿地公园,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学校因此举办以“南瓮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的辩论会。现请你以反方的身份,结合文章有关内容,针对正方观点,陈述你的反驳理由。
正方观点:我们建南瓮河湿地公园,既能近距离接触珍稀物种,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能在这里旅游休闲,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同时又带动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观点:
11. A
12.①体型巨大但并不笨拙;
②速度快,耐力强;
③能在深厚的积雪里自由活动;
④擅长游泳和潜水。
13.①这句是总说,突出了南瓮河湿地(北大荒)原始、充裕、丰饶的特点;
②引出下文;
③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④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有画面感,吸引读者。
14.答案示例:
反方观点:我方认为建成湿地公园,会破坏此处的生存环境,干扰动物们的宁静生活,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的灭绝,必然影响“基因库”里的丰富资源(3分)。总之,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这种损失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 (生长 成长)”,2016年4月15日晚,A.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77剧场华丽开场。“B.开花就是解放!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53岁的诗人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 (肆放 肆意)的C.开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绵不绝的D.开花意象,xuàn染出春天蓬勃升腾的生机;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诗人廖伟棠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的诗来。”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铿锵( ) xuàn( )染
⑵对文中括号里的两组词语,分别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填在横线上。
①文字与鲜花一起(生长 成长)
②一首气势磅礴、才情(肆放 肆意) 的开花
⑶原文划线的四个词语中,必须加上书名号的是( )
A. 春天读诗之夜 B. 开花 C. 开花 D. 开花
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
⑴qiāng 渲
⑵ ① 生长 ② 肆意
⑶C
⑷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激情。
(或: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的激情。)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__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9.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10.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11.“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13.“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9.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
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10.“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札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找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11.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12.通过对燕子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文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13.示例一,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于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硬化。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
是合情合理的。
阅读下文,完成7-8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猴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词。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人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四轮猴年邮票价格暴涨,让人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
B.孙悟空形象虽不完美,却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
C.人们喜爱猴,因此也制造了许多有关它的褒义成语。
D.十二生肖里,猴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最丰富。
8.我们为什么喜欢猴?请根据文意回答。
7.C
8.①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②猴的形象有广阅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③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畜的多面性,也其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南日岛,古名南匿山,历来为莆田 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山上奇石层层叠叠,置身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底。面海观潮,视线所及,银帆轻飘,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登高远望,你会滤尽尘嚣和烦恼,líng tīng( )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此情此景,只有 (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líng tīng( )
(2)根据释义写出成语。)
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3)方框内应填上的标点符号是 。
(4)请你参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表意完整,内容不做限制。
示例:银帆轻飘,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
【答案】
(1)聆听
(2)身临其境
(3)(3) 、
(4)示例一:百花盛开,乌儿争鸣,树林扰如一个热闹欢腾的乐园。示例二:黑发清扬,红裙飞旋,舞者好像一只翻翻起舞的蝴蝶。
【2016·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卧。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 )世事劲( )松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B.严厉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1)谙jìngyè
(2)振撼震撼
(3)C
(4)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略有改动)
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8.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9.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10.请概述本文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1afcdd155ed055c1.jpg]
喊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7.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8.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5)①众人多次说后疑惑 ②娟子告知真相后难过
(6)①答案示例:“怔了一下”是因为娘对“我”这个问题感到突然,“神情很不自然”表现娘的尴尬.“哈哈大笑”是娘掩饰自己尴尬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娘的一种策略,正话反说,以便“我”在娘与别人的玩笑中相信她是亲生的.这样写,突出 表现出娘的良苦用心.
②答案示例:大丫的话纯粹是玩闹取笑;二丫的话除了玩闹取笑,另有深意.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7)这个场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自然而圆润.
(8)因为“喊魂”是小说的关键情节,不可或缺;“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借助母亲喊魂表现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另外,作者借文中娘为捡来的野伢子的“喊魂”,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译序
郝明义
我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年),有六十年了。
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年底,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游戏》(Quiz Show)的电影。电影是真实故事,主角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查尔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尔斯·范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今天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查尔斯?范多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终究不敌良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答案。电影在查尔斯?范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J..Adler)收留,以及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自传。艾德勒在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之后,不但为此哲学所着迷,也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正式求学。(【A.】不过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所以没能拿到学士文凭。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编辑增写,因此,今天我们读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
我因为对范多伦故事的好奇,而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最后满足的不只是我的好奇心,还有对阅读及出版的重新认识。
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B.】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因此,我必须谢谢介绍这本书给我的汪怡先生。谢谢他那天下午在来来饭店的指点。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工作,所以一方面决定出版这本书,一方面也决定自己动手翻译。
但是一旦开始翻译之后,就知道实际的时间多么不够。事实上,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我的工作,则是把她的全部译稿再仔细校阅一遍。这样我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琢磨,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读者发现翻译上的疏失(一定不免),责任由我们共同承担。
2003年3月31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如何阅读一本书》排名第569名,历久弥新,由此可见。现在,就请好好享受这顿知识的盛宴。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略有删减)
9.关于自己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别概括。
10.下列句子的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电影《益智游戏》介绍了查尔斯·范多伦博览群书,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
B.译者坦言自己读完这本书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
C.郝明义直到1998年底在来来饭店和汪恰先生聊天时,才知道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D.因为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所以共同承担翻译上的责任是句客套话。
11.结合语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画线的【A.】处,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2)画线的【B.】处,“不幸”“有幸”分别指什么?
12.你认为这篇译序能吸引读者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吗?请结合本文简述理由。
[2909f04c3cbfa4ce.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