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有删改)

①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②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号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老鼠疟疾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子疟疾药效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③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疾和间日疟疾病人全部显示出有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④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⑤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青蒿素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⑥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⑦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⑧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⑩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说明方法:列数据、举例子 说明的顺序

1.上述选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全文的总体结构有什么特点?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部分结构内容。

(1)全文总体结构特点:

(2)青蒿素的动物药效实验——( )——( )——( )——青蒿素的疗效

3.指出第⑧段中画“ ”部分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疾和间日疟疾病人全部显示出有效”的“全部”可否删去?为什么?

5.你从上述发掘青蒿素的艰辛历程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42:58 免费下载:《2016年春九年级下期语文综合训练题2含答案》Word试卷

阅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有删改)

①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②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号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老鼠疟疾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子疟疾药效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③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疾和间日疟疾病人全部显示出有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④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⑤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青蒿素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⑥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⑦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⑧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⑩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说明方法:列数据、举例子 说明的顺序

1.上述选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全文的总体结构有什么特点?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部分结构内容。

(1)全文总体结构特点:

(2)青蒿素的动物药效实验——( )——( )——( )——青蒿素的疗效

3.指出第⑧段中画“ ”部分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疾和间日疟疾病人全部显示出有效”的“全部”可否删去?为什么?

5.你从上述发掘青蒿素的艰辛历程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阅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有删改)    ①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本题关键词: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片,青蒿,青蒿素加伯氨喹,青蒿子,青蒿露,青蒿根,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青蒿囊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