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不对你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 ”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 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答出三件即可,每件事不超过12个字)
答:
2. 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
3.请结合文章,理解第⑧段加点词“苦中带甜”的含义。
答:
4.阅读文章后,请简述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并说说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
答:
1. 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②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③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④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
2.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突出强调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苦中带甜”一是指咖啡的味道;二是生活中历经磨难而获得的报酬、成功和光荣。
4.理由(示例):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的成熟起来。
启示(示例):①看似残酷的方式,却是姐姐特有的爱的表现。②姐姐是个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没有给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富。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寒冬将至的深秋,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 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去,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掌里。此时,他的眼神里溢满了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已不再像先前那样愤怒,说话的声音也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好像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给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他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会因此而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地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着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未来得及返回的蜜蜂,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而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它们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的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去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那个久远的谜团,悄然地释放开了……
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呢?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25.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呵斥 沟壑
26.如今蜜蜂已经成了奉献精神在代表,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赞美奉献精神在古诗句。
27.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而做着徒劳的努力。
28. 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29. 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
30.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5d4ed39d27470bb5.jpg]
[0d8f24af99d9c41a.jpg]
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人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受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__。她自己也承认,有她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暧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外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身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检疫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教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21.她为什么会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
22.品味“阳光”的不同含义:
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__。
‚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ƒ他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他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它的灵魂。
23.她放弃了“他”选择孩子们,说明了什么?
24.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
[afefa5e7113c9bab.jpg]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在“图——一○四”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钟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 )云霞,( )起来,( )起来,( )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1.用一句概括上文的内容。
12.给原文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只写序号) A.融合B.冲破C.密接D.飞跃(
13.刘白羽所描绘的日出之图的观察角度是在 ,观察季节是在 。
14.文段首句对下文起的作用是 第二句秘写的“在高山之巅”、“大海之滨”看日出与下文所写的在飞机上看日出有什么关系? 。
15.试从文段中找二个带修辞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1)
(2)
妙处:
16.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与景物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b3cfe3b438b7a405.jpg]
意外赔偿
⑴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菜。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⑵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看着蔬菜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⑶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的菜叶。天啊!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
⑷突然,一个黄白相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菜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东西会把我的菜园糟踏成这个样子。
⑸和鸭子是讲不通道理的。但是,我决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我想起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妇人养了几只鸭子。甚至听人谈论过,那老妇人几十年守寡,性格古怪,与周围的邻居很少讲话,她唯一的喜好就是饲养一些小家禽。
⑹我按捺着心中的恼怒,用力敲开了她的房门:“请问夫人,您养的鸭子都在您的院子里吗?”
⑺她没有吱声,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弓着腰用她那干瘪的手指指点着地上的鸭子。她反复数了几遍,然后转过头呆滞地打量着我。看得出,她的目光中带着许多疑问。
⑻“如果少了一只的话,那么它现在正在我院子里美餐呢!”我直截了当地说。老妇人愣了一下,一言不发地跟着我到菜园子里去找鸭子。
⑼此时,那鸭子依然不停地啃着我的蔬菜。老妇人快步跑过去抱起鸭子,然后站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我的发落。
⑽“夫人,让我说您什么好!请看好您的鸭子,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我气愤地说,但不失礼貌。
⑾老妇人颤巍巍地点点头,一言不发,而后抱着那只鸭子蹒跚地走了。
⑿几个月后,老妇人搬走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那场菜园“__”也被时间渐渐淹没了。
⒀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晚上,我邀请了数位挚友到我家共度圣诞之夜。我们正开怀畅饮,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个邮包。邮包上没有寄出的地址,邮包外面夹着一封信,上写:亲爱的孩子,你好吗?我曾住在你的隔壁。半年前,我养的鸭子损坏了你的菜,给你带来了极大的不快,我一直很内疚。今天是圣诞节,我要送给你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一定收下,因为这代表着我的深深歉意。
⒁我拆开包裹,轻轻剪开深色的密封塑料袋,一只焦黄流油、香气四溢的硕大的烤鸭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烤鸭的脖子上挂着一张塑料纸片,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小姐,因为品尝了你种的菜。所以我才长得如此肥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⑸段画横线句属插叙,请你说说其作用?
3、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你说说下面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第一处: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第二处: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一说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结合全文,写出标题“意外赔偿”的含义
1、老妇人养的鸭子毁坏了“我”的菜园,几个月后的圣诞节赔给我一只大烤鸭。
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 内容上与下文老人的表现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
3、烘托人物愉悦的心情。
4、老妇人宽容、善良而又幽默
5、指圣诞节老妇人赠送给“我”的作为赔偿的烤鸭,这份礼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又暗示了老妇人的宽容和善良。
阅读周桐淦的《水上狂欢到溱潼》(节选)
①会船节是溱潼人民独有的水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天,男女老少各自组成自己的代表队参赛。老有“北洋水师队”,少有“红星队”,男有“新四军队”,女有“红色娘子军队”,“公公队”、“婆婆队”、“嫂嫂船”、“姑娘船”,队队精神抖擞,船船独具风姿。
②篙子船上多为男性选手。会船之日,小伙子们头扎白羊肚毛巾,下打青布绑腿,身着白衫短靠,每条船上20至30人不等。比赛时,发令枪响,几十条船上的几百条顺溜青竹篙,在铜锣的节奏声中,像排剑一样戳向蓝天,齐上齐下,直向宽阔水域上划定的终点穿去。
③划子船多为女性选手。或许因为家乡的祭祖仪式从不让女人沾边,女士们受委屈了,会船之日,半边天们使尽招数,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压过须眉。她们或披红挂绿花枝招展,天女散花般地穿行于碧波湖面上;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在千米水道上与男士们一争高低。
④贡船既是水上司仪船,又是水上观礼台。它由一至两条数十吨的大船拼装而成。船上牌楼高耸,亭阁缤纷。丝竹管弦不绝,水乡小调悠扬。水乡儿女们兴之所至,还能在小小的船台上表演起翻飞腾挪的龙舞。惊险、精彩、精致。
⑤会船节又是溱潼人民共有的水上狂欢节。这一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闻鸡起舞,踏晨露,破晓雾,折三两枝桃花,裹一身油菜花香,早早地从四面八方往比赛场地集结而来。日上三竿的时候,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边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当盛会的汽笛拉响的时候,喜庆的鼓乐鞭炮齐鸣,数百只信鸽翩然腾空,水上赛船的浪花飞溅,岸上欢呼人声鼎沸,民国诗人陈二指曾经形象地记下这样的场面:
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
绿杨堤畔霓裳舞,青草河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
⑥正是这些独具的传统民俗,正是这些特有的人文风情,溱潼会船节和云南的泼水节一起,在上世纪末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为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之一。以溱潼会船节为背景的专题片,也获得了亚洲民俗风情风光电视片大赛的金奖。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溱潼会船节的?
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引用民国诗人陈二指的诗有什么作用?
4、文章是节选,前文还叙写了溱潼会船在过去是为了祭扫祖先和亡灵,是争强斗胜。结合选文内容,探究如今的溱潼会船,还具有怎样的人文内涵?
1会船节是溱潼人民独有的水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船节又是溱潼人民共有的水上狂欢节。
2(1)两个“或”领起女性选手赛船的不同姿态和风格。 “天女散花”用比喻的手法与“披红挂绿”的穿着相应,加上“穿行”的速度,形象地写出了女选手们的优美风姿以及她们比赛的船只分布之广,船行之快。 “一身戎装”,与男士们“一争高低”,更写出了她们不屈须眉,争先夺魁的勇气。
3借助陈二指的诗,再次显示了溱潼会船的壮观场面;充实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能说明溱 潼会船的历史悠久。
4一是表现溱潼人民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热爱,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2.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
4.第⑥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
1.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
2.A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3.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
4.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5. 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
联系实际谈谈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2.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3.赏析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4.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5.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1. 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
2.“涌出”是泪水汹涌地流出之意,“搂住”是用双手抱住。写出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小男孩比作一只喜鹊,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5.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 ,结着芳香的果。
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③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⑤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⑥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⑦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⑧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⑨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⑩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⑾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⑿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⒀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
2.“这种感情迅速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句中“传染”一次能否改为“传遍”,为什么?
3两位国文老师的上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1.中学时代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2.不能,因为“传染”有“感染”的意思,表明老师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而“传遍”不能表示我们被感染,被感动。
3.(1)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2)爱国情怀油然而生(3)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答到前两点即可给满分)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
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羚羊峡谷的?
2.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读选文第⑤段,请简要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
4具体分析选文第③④⑤段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原因。
5.第⑦段加点词“那时”指什么时候?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阳光照进羚羊峡谷时,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
B.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
C.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
D.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定时地冲过狭缝谷。
1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
2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描绘峡谷的美妙”也可)。
3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4第③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⑤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第③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
5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