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 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些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它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捡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可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抹浅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杜鹃花开了,妈妈和儿子为“花儿”浇水→

→妈妈发现世界上被她忽略的花儿可真多。

2.联系上下文,请你依次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花儿”的不同含义。

(1)妈妈还要替妈妈的1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小2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2)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原先被她忽略的3花儿可真多!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4.选文第⑿段写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一发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妈妈拔掉了杂草,儿子伤心地哭了→ 妈妈明白了儿子的“花儿”,表示歉意和感谢

2.①双色杜鹃花 ② 几株杂草 ③指生活中一切不起眼的容易被人忽视但很美的事物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现出了杜鹃盛开的样子,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4.含义是: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着生命的美感,他们都不应被忽略。作用是:深化主题,点明中心。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弯 腰

①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摸摸口袋,一摸,惊出一身冷汗:身份证不在口袋!这玩意儿一般人很少动它,而我使用比较频繁——我要用它取稿费。我努力地回忆,并且折回往邮局的方向走。
②邮局门口,一位老乞丐向我殷切招手。这老头的胡子很长,我每次取了稿费都给他一元钱,他每天坐在邮局门口,见了我就像见了亲人。
③他手里晃的就是我的身份证,我走过去,他不满地埋怨我:喊你多少声,你怎么连 头都不回?是不是因为我是乞丐喊你你就不应?问题还挺尖锐的。想起来了,我是在掏钱给他的时候,把身份证给带出来了。我一直行色匆匆,心里总觉得有好多的事要干,怎么会留心身后一个老乞丐的喊声呢?
④本想把身份证拿了就走,没想遇到了阻力:老头拿身份证的手向后扬了扬。我心中老大的不快。他说,你得听完我一句话:你是个好人,每次都给我钱,可是你在给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的一声,有时候还蹦了出来,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⑤在我的想象中,他对我应该是感激的,不料,在他心里还积累了这么多的怨恨。我说,我很忙,再说,我不喜欢弯腰,从来也不曾向谁弯过腰。他说,不对,你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向一个人弯了腰。
⑥站在那里,我认真地回想。是的,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一辆小车停了下来。下来的是单位的一位领导,他对我有恩,是我可敬的大哥。他在车里看见了我,并把车停了下来,和我打招呼。估计我确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意思。
⑦可是,我记得我只是点了头,并没有弯腰。
⑧老头说,我一把这么长的胡子还会撒谎?我看得清清楚楚,你弯了腰。
⑨也许,我下意识地弯了腰。也许,在潜意识里,对谁弯腰对谁不弯腰已成定势。
1.老乞丐没有马上把身份证给“我 ”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乞丐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在给他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的一声,有时候还蹦了出来,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2.尊重。老乞丐认为,即使是乞丐也应有自己的尊严,也应得到尊重。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⑦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作者笔下的树、水、郊野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简要的词语概括。

答:

                                    

2.作者第②段写春夏秋三季的树的用意是什么?

答:

                                    

3.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4.请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考虑)。

答:

                                    

                                    

1树:宁静。水:明澈悠远。郊野:宽阔热闹

2衬托出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

3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农人冬灌画面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4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抒发作者对初冬充满活力,热热闹闹,孕育着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的特有景象的喜爱之情。

卖 白 菜 莫言

(节选)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④“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⑤“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⑧“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⑨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1.第五段“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中,“涌”能不能改成“流”,为什么?

                                     

                                      

2.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不能,“涌”比“流”速度更快、数量更多,更能体现我对白菜的不舍,我的失望难过之情。

2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无奈与坚强,母亲心疼儿子,但在极度贫穷下,只能鼓励儿子坚强。

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 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2分)
21.写出标题中 “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1

2


22.第⑥段划线句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2分)
23.文章是怎样描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2分)
2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3分)

25.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4分)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1小题,共35分)

儿子是父亲的脚

①我一直嫌弃父亲,甚至很少叫父亲,每次开家长会,父亲要去,我总是将他拦住只让母亲去。

②我嫌弃父亲,不只是因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我的父亲,在五岁时就去世了,还因为现在这个叫父亲的是个瘸子。在我眼里,他是个没用的人,他只会对着一堆木头,又削又推,弄得满屋子木屑,而一家人的生计,只靠母亲一人忙活,犁地插秧,无论天晴下雨,都在田地上任劳任怨。我是心疼母亲,我看到母亲渐生的白发,看到母亲劳苦下渐渐弓下的背,想到母亲背着沉重的背篓在泥泞中摔倒的样子……我对他的恨就愈深。我想,要是这个人不是嗜酒,不是因为喝醉了摔下山崖,要是他能像人家的父亲那样照顾整个家,我也不会被伙伴嘲笑。

③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城里的高中。高中三年,我给家里写过很多信,但信里只提母亲,对他只字未提,但他从不计较,我写一封,他就回一封。信里,写了很多关心的话,但都在开头加上一句,“你妈说的。”

④高中毕业,我收到了外省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临行那天,他把一块珍藏多年的表悄悄塞进我的书包。母亲把我送出村子,到镇上的车站时,我说,妈,等我读完大学,我挣钱养你,我带你去城市里生活。母亲含着泪送我上车,但我又忽然转身,把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说了出来:“妈,跟那个人离婚吧,那个废物------”话没说完,一记响亮的耳光就落到了我的脸上。母亲哭了,她对我怒吼道:“不许说你爸是个废物,你知道他是为谁瘸的吗,是为你。你八岁那年,在学校跟人打架,被人从楼上推了下来昏死过去,那时你爸在外县帮人做工,听说你的事后,他连夜开着借来的拖拉机往医院里赶,心里急,开得快,没想到半夜又下起了大雨,车才翻下了山谷。找到他的时候,车身紧紧压住她的双腿,但他睁开眼,最先问的却是你有没有危险……”母亲哽咽着,“那时你还小,不懂事,你爸怕你知道了心里难过,就一直没跟你说,只是说自己喝醉了摔下山崖的。”“我听着,愣在那里,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⑤那天,我没上车,我是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山路跑回家的,我看到父亲坐在门口,还是送我走时的那个姿势。我不顾一切地跑上去抱住父亲,大声喊着:“爸,我错了,爸,儿错了。爸,我背着您到处转转吧。”我背着父亲到田里、地里、山上,父亲自从断腿后就没出过家门了。我说:“爸,以后您想去哪里我就背着您去哪,从今天起,儿子就是您的脚了。”


15.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你在横线上分别补上“我”对父亲态度的一个词语。 (3分)

( )——( )—— 冷漠 ——( )——敬重


16.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17.第④段的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从修辞角度,品评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 【小题1】 嫌弃 怨恨 悔恨
【小题2】
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了孩子明白真相后,要弥补父亲因双腿残疾而失去的一切。
【小题3】
这段话交代了父亲瘸腿的原因,体现了继父对“我”无私的爱,与“我”对他的嫌弃形成鲜明对比,使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小题4】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对忙于生计、任劳任怨的母亲的心疼,也衬托了我对父亲的怨恨。
【小题5】
寡言少语、慈爱、宽容。
3. 【小题1】 野百合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小题2】
①野百合开花的季节;②野百合自我价值的体现。
【小题3】 写出野百合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后的激动和快乐。
【小题4】
示例:语言描写。例如,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写出了野百合的执着。
【小题5】
示例: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4.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极具文化价值,不能忽视,承载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2)① 四脚朝天② 恩重如山 ③ 举一反三  ④ 悲喜交加
15. 略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疲惫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2、父亲支撑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了;自己的“心血”要“绝望”了,自己的不懂事。

3、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来反衬这件事的难度,表现父亲的难处和爱。

4、不能互换。这是父亲说的非常关键的两句话,报平安家书,对于还不太谙事的“我”只能是“答应了声”,而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使劲点点头”表现了对父爱的一种深刻领悟。

5、“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之无语,但山之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

2. 请在文中三个空缺处填上准确的动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请你抄出“父亲爬月台不容易”的句子,并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说一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外貌

2. 攀 , 缩 , 倾。

3.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用是:既表达了父爱的深沉,又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注。

4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伤心;怕别人看见自己流泪难为情。

5. 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无限感动,流泪了。

第二次写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看不见了,“我”深感父爱的深沉,又不知何时能再见面,于是,我的眼泪又上来了。

6. 从结构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了前文的第一次流泪。

从内容上讲,写“我”与父亲分别时对他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

7. 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夏天——植物的世界

罗 兰

夏天,是植物们享受生命的季节。

林木蓊郁极了,草也无比的茂密。芦草更像海浪,风吹来,一片萧萧的海潮音。因此使你想到,夏是属于清凉,而非属于炎热。

日午,藤萝架下,荷花池旁,都给你一份欲睡的宁静与沁凉。

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你看那冲力十足的太阳花,执带关人般的非洲菊,抢尽了天下颜色的红蓝粉紫的牵牛花和野茉莉,向太阳分来一把火似的石榴花与夹竹桃,挤满了花圃的凤仙草,还有晒不怕的向日葵和那些红得像要溢出来似的西番莲,那么多花瓣也不能分散那如丹的艳红……它们是夏天嘹亮的高歌。

还有另一些袅娜的花,是夏天的抒情小曲。藤萝花浅浅的紫,婉约的、成串的,装饰着满架的__。白兰花是晒不黑的南方佳丽,柔媚挺秀地吐着芬芳。晚香玉则是不想强调自我的北方女孩,晚风吹来时,就那么不加修饰地香啊香,香得整个夏夜都充满了诗情。

野花是夏天的民歌。它们以多取胜,不求闻达地在野地里、短篱边随意地开着,一群一群的。就因为它们不注意自己是什么颜色,反而配出了无数的颜色。颜色配得太多,来不及分派的时候,就在一朵花上加了点或线,或干脆分一半给红,分一半给蓝,成了“花”花。

荷花在水上开,让叶子的圆伞给池水遮阴,它自己却让阳光把它晒成浅浅的红,让好奇的孩子们把它的花瓣当小船,在池水中漂来漂去。

花的天性就是不在意自己开得久暂和是否消失。

花瓣从不觉得自己的身世有什么“漂零”。

它们就是那么随意的开落。也许是因为它们知道,明天还会有同样的一大群花;也许是因为它们知道,这就是花的本色。

这就是为什么,给小孩子们当作小船在池水中漂着的荷花瓣,总像是带着甜甜的笑靥。

夏天也是草的世界。野地里,固然铺满了劲健的青草;庭院的砖缝间、墙角边,也照样挤出来不甘被埋没的草叶。真不知那纤细的草茎怎么钻得出那严密坚硬的砖缝,而它们绿得那么深透,又饱含着脆脆的水分,使你不得不承认,它们是受到大地最多的眷顾。大地喜欢先让青草给它打上一层匀净湛绿的底色,来衬托花,也衬托树,而且还衬托人兽与房屋。更给河流与湖泊镶上漂亮浑厚的绿边,让大树的浓阴给草地印上

深苍的阴影,来描绘晨昏或日午。也让凉夜的露殊借着草叶的青翠,来显示它们的晶莹。

夏天更是树的世界。茂密的叶子,一层又一层,像是为了欢迎并拥抱那远来的南风,让风的低音给人间带来如梦的薰然,带来白日的朦胧。

清晨的树浴着朝雾,给初升的阳光隔上一层轻纱,淡淡的那么一份清凉。

日午的树带着风的低吟,给人催眠。静极了,那么一份无须焦虑的怡然。

向晚的树像是专为衬托那熔金的落日,绚烂的晚霞在树群后面,向大地挥手告别一天的繁华,然后在淡紫或深灰的幕后隐去。树也就渐渐和星空混而为一,在夜风中摇曳着,轻轻入梦。

夏天的植物是大地生命力毫无保留的怒放。万紫千红的花朵就织在苍翠蓊郁的林木与青翠之间,装饰点缀着这绚丽的世界,在宇宙的这一星系的轨道上欢快地运转,向造化的无形之眼展示无穷的生机。 (选自《罗兰散文》,有删改)

1.本文的标题是“夏天——植物的世界”,请从文中找出紧扣文章标题、显示文章线索的三句话。

2.本文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夏天特有的景象。这特有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夏天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短意丰,表现力强。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再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将本文描写夏草的段落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说说两段文字在语言与情感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朱自清《春》)

1.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夏天也是草的世界;夏天更是树的世界。 

2.散发浓烈的生命之力  为大地打上匀净湛绿的底色  茂密的树叶带来白日的朦胧

3.提示:喜欢的句子略,理由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4.示例:两段文字都选用“钻”这一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江南雨

①四月穿着梦幻的轻纱缓缓而来,她素手轻扬,抓住春姑娘那流香的衣袖,羞羞答答地说:“若不能许我一世情长,请给我一场雨,一场爱恋已久的江南雨。”我在这里倚窗听雨,滴滴答答,声色成韵,弹奏着一曲云水禅心,仿佛一瞬间看到小桥流水和青石板路上丁香飘落的忧伤,听到了乌篷船的橹声……

②清梦又在笔尖停靠,慢慢地续画一幅江南烟雨……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江南的草色碧翠,娇弱柔嫩。江南的雨蒙蒙的,轻盈空灵、似雾似烟、如梦如幻。江南的雨是绣女手中的针线,一针一针绣壮山河,一线一线绣满水媚。江南的雨是江南女子的发丝,她温柔、细腻、婉约、高贵,她在门前执一把木梳梳理散落的青丝,一梳,一梳,雨丝交织着发丝,丝丝莹润,根根关情,心上续起无限的柔情和诗意,渐次漾开一朵心事。一丝情萦似金银花般开放着,一段过往,在每一隅萌动、蔓延,蔓延在流年里。

④夏季的雨是盈盈成曲、悠悠成溪。不信你看,天上云龙翻腾,暮霭漆黑,只待它来。此时,风停了,蝉不叫了,一声巨响,雷起,雨落。雨落在房檐上“滴答答”地像乐师敲打的音乐,清脆而绵长。雨大了,落在地上,“丁零丁零’’地跳起欢快的摇摆舞。水越来越多,慢慢地形成溪流。水面上的雨滴溅起一朵朵淡雅的水中花,宛如盛开的牡丹,典雅美丽。

⑤江南的秋雨是稀稀疏疏、浙淅沥沥。雨丝成线,成帘,像天上掉下的珠帘不慎遗落人间,媚了河山。江南的秋雨是洒落一地的花瓣雨。看看那地上细雨洗掉枫叶的朱红,冲走残花的娇躯,不正是画家笔下一幅写意江南吗?轻触岁月的凉薄,抚慰季节的萧瑟,秋雨的心柔柔地带着一份情意留一束秋菊放在你心里。天冷了有菊相伴,寂寞了,喊喊那秋雨,来时为你赋诗填词,秋风秋雨秋景在你心里,也在我心里;走时依依不舍,泪水盈盈,落了一地相思,湿了谁的真心。

⑥江南的冬雨泠泠洌洌、淋淋漓漓。这时你可以不带雨具出门,让自己与冬雨尽情欢腾,走着走着迎面扑来萧萧的风,风不大,“呼呼”地卷着身子向前,一抹凉意袭上心头,顿时觉得寒气欺身。雨或大或小,落在脸上身上,清爽、丝滑,落在我的面颊上,凉凉的、素素的,很舒服,像是不施粉黛的女子,素衣素服,素心素面,一切都素素的,总让你忍不住多看几眼。她的内心散发着一股清新的纯洁的气息,清洗着我心中的烦闷。

⑦江南的雨落在荷塘里,河面上波光粼粼,荷叶里坐满了清灵透明的水珠儿,水珠儿是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爬上爬下,一会儿活蹦乱跳。看他又跑到荷花的怀里撒起娇来,贴着荷花的脸,顽皮地拽着荷花的胳臂东摇西摆。小青蛙不甘心了,一跃而上,撩起嗓子开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歌唱家,一曲曲高歌,引来蜻蜓围观。

⑧江南的雨洒在田野里。江南的雨是一位好农夫,他勤劳能干、任劳任怨,时常拨弄细雨养田育苗,闲时俯望田野,给田间的植物关心和照顾。江南的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身躯等待太阳的烘烤,直到流出雪白的乳汁才肯休息。她用乳汁喂养那一方天地,山川喝了清秀俊挺,小河喝了清澈无比,杨柳喝了绿意蓄发,田间万物喝了茁壮成长。伟大的母亲,江南的雨。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文章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江南雨的?

2.文章开头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描写的江南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文章语言非常优美,请分析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和雨的落脚点。 

2.第①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描写的对象一一江南雨,并引发遐想;第②段承上启下,领起下文。 

3.江南的春雨蒙蒙的,轻盈空灵、似雾似烟、如梦如幻;江南的夏雨盈盈成曲、悠悠成溪;江南的秋雨稀稀疏疏、淅淅沥沥;江南的冬雨泠泠冽冽、淋淋漓漓。 

4.“拨弄”一词运用了拟人韵修辞手法,描写了江南的雨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的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