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诚恳央求)

B.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痛苦绝望)

C.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迷惑惊讶)

D.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轻松喜悦)

2、文章写母亲在春天和秋天都提议去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3、品味下列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联系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⑵母亲过来住我的手,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C

2.母亲在春天提议去看花,是希望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能重新唤起“我”生活

的信心;母亲在秋天提议去看花,是希望“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

勇敢面对困境,顽强生活。

3.⑴“悄悄地”描写母亲进来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红红的”

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痛苦却无可诉说。这些词语

形象地表现出伟大的母爱。⑵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一

“扑”一“抓”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母亲强忍哭声,不敢放任宣泄内心的痛苦,说

明她其实承受着比“我”更大的痛苦。

4.“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是景物描写,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

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附加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1、《朝花夕拾》是 (作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 篇回忆散文。

2、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B.《琐记》C.《故乡》D.《无常》

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寄贺年卡的人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3.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

5.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

1、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情节

4、①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②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

5、插叙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6、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⑾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⑿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⒀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⒁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⒂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⒃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⒄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__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一⒃段,完成下面表格,请将答案写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⑿

⒀——⒃

概括

内容

母亲带我

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

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

我,我终于回应

B.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4、品评赏析第⒂段中划线的句子。

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母亲的性格特征。

6、“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1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2承上启下(过渡)

3“迅速”是“非常快”的意思,写出母亲看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4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5(1)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2)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3)爱子心切:如为了给“我”治病宰了肥猪请客“冲喜”,再如找不到“我”后悲切地呼喊疯狂地飞奔以致摔倒受伤。

6(1)线索(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

浇 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些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它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捡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可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抹浅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杜鹃花开了,妈妈和儿子为“花儿”浇水→

→妈妈发现世界上被她忽略的花儿可真多。

2.联系上下文,请你依次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花儿”的不同含义。

(1)妈妈还要替妈妈的1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小2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2)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原先被她忽略的3花儿可真多!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4.选文第⑿段写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一发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妈妈拔掉了杂草,儿子伤心地哭了→ 妈妈明白了儿子的“花儿”,表示歉意和感谢

2.①双色杜鹃花 ② 几株杂草 ③指生活中一切不起眼的容易被人忽视但很美的事物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现出了杜鹃盛开的样子,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4.含义是: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着生命的美感,他们都不应被忽略。作用是:深化主题,点明中心。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弯 腰

①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摸摸口袋,一摸,惊出一身冷汗:身份证不在口袋!这玩意儿一般人很少动它,而我使用比较频繁——我要用它取稿费。我努力地回忆,并且折回往邮局的方向走。
②邮局门口,一位老乞丐向我殷切招手。这老头的胡子很长,我每次取了稿费都给他一元钱,他每天坐在邮局门口,见了我就像见了亲人。
③他手里晃的就是我的身份证,我走过去,他不满地埋怨我:喊你多少声,你怎么连 头都不回?是不是因为我是乞丐喊你你就不应?问题还挺尖锐的。想起来了,我是在掏钱给他的时候,把身份证给带出来了。我一直行色匆匆,心里总觉得有好多的事要干,怎么会留心身后一个老乞丐的喊声呢?
④本想把身份证拿了就走,没想遇到了阻力:老头拿身份证的手向后扬了扬。我心中老大的不快。他说,你得听完我一句话:你是个好人,每次都给我钱,可是你在给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的一声,有时候还蹦了出来,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⑤在我的想象中,他对我应该是感激的,不料,在他心里还积累了这么多的怨恨。我说,我很忙,再说,我不喜欢弯腰,从来也不曾向谁弯过腰。他说,不对,你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向一个人弯了腰。
⑥站在那里,我认真地回想。是的,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一辆小车停了下来。下来的是单位的一位领导,他对我有恩,是我可敬的大哥。他在车里看见了我,并把车停了下来,和我打招呼。估计我确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意思。
⑦可是,我记得我只是点了头,并没有弯腰。
⑧老头说,我一把这么长的胡子还会撒谎?我看得清清楚楚,你弯了腰。
⑨也许,我下意识地弯了腰。也许,在潜意识里,对谁弯腰对谁不弯腰已成定势。
1.老乞丐没有马上把身份证给“我 ”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乞丐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在给他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的一声,有时候还蹦了出来,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2.尊重。老乞丐认为,即使是乞丐也应有自己的尊严,也应得到尊重。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⑦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作者笔下的树、水、郊野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简要的词语概括。

答:

                                    

2.作者第②段写春夏秋三季的树的用意是什么?

答:

                                    

3.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4.请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考虑)。

答:

                                    

                                    

1树:宁静。水:明澈悠远。郊野:宽阔热闹

2衬托出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

3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农人冬灌画面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4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抒发作者对初冬充满活力,热热闹闹,孕育着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的特有景象的喜爱之情。

卖 白 菜 莫言

(节选)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④“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⑤“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⑧“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⑨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1.第五段“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中,“涌”能不能改成“流”,为什么?

                                     

                                      

2.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不能,“涌”比“流”速度更快、数量更多,更能体现我对白菜的不舍,我的失望难过之情。

2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无奈与坚强,母亲心疼儿子,但在极度贫穷下,只能鼓励儿子坚强。

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 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2分)
21.写出标题中 “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1

2


22.第⑥段划线句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2分)
23.文章是怎样描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2分)
2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3分)

25.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4分)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1小题,共35分)

儿子是父亲的脚

①我一直嫌弃父亲,甚至很少叫父亲,每次开家长会,父亲要去,我总是将他拦住只让母亲去。

②我嫌弃父亲,不只是因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我的父亲,在五岁时就去世了,还因为现在这个叫父亲的是个瘸子。在我眼里,他是个没用的人,他只会对着一堆木头,又削又推,弄得满屋子木屑,而一家人的生计,只靠母亲一人忙活,犁地插秧,无论天晴下雨,都在田地上任劳任怨。我是心疼母亲,我看到母亲渐生的白发,看到母亲劳苦下渐渐弓下的背,想到母亲背着沉重的背篓在泥泞中摔倒的样子……我对他的恨就愈深。我想,要是这个人不是嗜酒,不是因为喝醉了摔下山崖,要是他能像人家的父亲那样照顾整个家,我也不会被伙伴嘲笑。

③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城里的高中。高中三年,我给家里写过很多信,但信里只提母亲,对他只字未提,但他从不计较,我写一封,他就回一封。信里,写了很多关心的话,但都在开头加上一句,“你妈说的。”

④高中毕业,我收到了外省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临行那天,他把一块珍藏多年的表悄悄塞进我的书包。母亲把我送出村子,到镇上的车站时,我说,妈,等我读完大学,我挣钱养你,我带你去城市里生活。母亲含着泪送我上车,但我又忽然转身,把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说了出来:“妈,跟那个人离婚吧,那个废物------”话没说完,一记响亮的耳光就落到了我的脸上。母亲哭了,她对我怒吼道:“不许说你爸是个废物,你知道他是为谁瘸的吗,是为你。你八岁那年,在学校跟人打架,被人从楼上推了下来昏死过去,那时你爸在外县帮人做工,听说你的事后,他连夜开着借来的拖拉机往医院里赶,心里急,开得快,没想到半夜又下起了大雨,车才翻下了山谷。找到他的时候,车身紧紧压住她的双腿,但他睁开眼,最先问的却是你有没有危险……”母亲哽咽着,“那时你还小,不懂事,你爸怕你知道了心里难过,就一直没跟你说,只是说自己喝醉了摔下山崖的。”“我听着,愣在那里,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⑤那天,我没上车,我是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山路跑回家的,我看到父亲坐在门口,还是送我走时的那个姿势。我不顾一切地跑上去抱住父亲,大声喊着:“爸,我错了,爸,儿错了。爸,我背着您到处转转吧。”我背着父亲到田里、地里、山上,父亲自从断腿后就没出过家门了。我说:“爸,以后您想去哪里我就背着您去哪,从今天起,儿子就是您的脚了。”


15.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你在横线上分别补上“我”对父亲态度的一个词语。 (3分)

( )——( )—— 冷漠 ——( )——敬重


16.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17.第④段的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从修辞角度,品评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 【小题1】 嫌弃 怨恨 悔恨
【小题2】
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了孩子明白真相后,要弥补父亲因双腿残疾而失去的一切。
【小题3】
这段话交代了父亲瘸腿的原因,体现了继父对“我”无私的爱,与“我”对他的嫌弃形成鲜明对比,使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小题4】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对忙于生计、任劳任怨的母亲的心疼,也衬托了我对父亲的怨恨。
【小题5】
寡言少语、慈爱、宽容。
3. 【小题1】 野百合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小题2】
①野百合开花的季节;②野百合自我价值的体现。
【小题3】 写出野百合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后的激动和快乐。
【小题4】
示例:语言描写。例如,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写出了野百合的执着。
【小题5】
示例: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4.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极具文化价值,不能忽视,承载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2)① 四脚朝天② 恩重如山 ③ 举一反三  ④ 悲喜交加
15. 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