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文略)
2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常)
C.温故而知新(旧的,学过的知识)
D.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身体)
2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死而后已: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 。
28.请按要求选择正确的项。(3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面各项属于学习方法的是( )
上面各项属于求知态度的是( )
上面各项属于谈修身做人的是( )
2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
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
[57615ac83d47d66f.jpg]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复习 ;说:通“悦”,愉快,高兴)
B.、吾日三省吾身 (三:三次;省:反省)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有害)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欲:想要)
8、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己任
B.、不知为不知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 故时有物处之趣
D.、吾日三省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B 8、A 9、C
10、(1)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诲女知之乎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2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与课文中哪一则所表达的内容相近?(2分)
19.你如何看待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分)
[7119c8699cbc77fc.gif]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1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16. B
17.A
18.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
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出师表》的作者是 时期蜀汉丞相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
B.第②段作者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
C.作者出师之前,既充满信心,又忧虑重重,但职责所系,只能竭尽全力。
D.作者对自己和朝廷诸臣都有严格的要求,对后主则因其年轻而宽容以待。
9.(2分,各1分)三国 诸葛亮
10.(3分)我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11.(3分) D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__。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_
(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9(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10.B 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比较阅读(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4)凡三往,乃见 ( )
16、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浅短 (4)总共
16、略
[8268618177cd7ac8.jpg]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6 D
7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
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
8 内外异法(1分) 亲小人,远贤臣(2分)
9 B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
诫。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
可谓好学也已矣
2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思而不学则殆
25、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
内容 | 主张 | |
第一则 | 择师之道 | |
第二则 | 交益友,拒损友 |
2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四则内容的理解。(3分)
23、①从:听从,采纳(或“学习”、跟从“也可”)② 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好:喜爱(或:喜好、喜欢)24、①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②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25、第一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二则:择友之道 26、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__彩。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8、B 9、A 10、D
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