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A.、池非不深也( )B.、委而去之( )C.、以天下之所顺( )
14、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道: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B.、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至:比至陈。寡助之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16、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分)
答: 。
13、A、护城河B、放弃C、归顺、服从
14、B
15、A、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B、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16、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7.翻译句子。(6分)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分)B 7、(6分)略。8、(2分)“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9、(2分)报先帝忠陛下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4题。(共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 ⑷予子冠履( )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新课标第一网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⑤
24、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20、(1)躲避 (2)苟且取得 (3) 愿意 (4)给你
21、 予子天下/ 而杀子之身/ 子为之乎?
22、(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2)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3、C.
24、【甲】文“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
附【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446ec5121d503514.gif]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这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天下不如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011真题)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9.D 10.C
1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辞”1分,句式1分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2011•广西省河池市)
(一)文言文阅读
【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节选)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迷你语文网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
A.色愈恭,礼愈至 每至晴初霜旦(郦道元《三峡》)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唯见布被覆尸(范晔《强项令》)
C.何有于我哉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www.19mini.cn
D.择其善者而从之 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D. )
A.腾人持汤沃灌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列论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D )
A.甲文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谈论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B.乙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体现了作者从师求学之艰苦
C.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乙文还将自己读书的艰苦和太学生读书的优越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7.从第I.卷甲乙两文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你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4分)
赤峰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来源:www.x+k++100.com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20.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1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
16. B
17.A
18.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
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
20.(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20.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1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16.B 17.A 18.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20.(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2010·吉林省,9—15,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全品中考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全品中考网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全品中考网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全品中考网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全品中考网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2010·北京市燕山,11---14,12分)(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全品中考网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源自:中国>学考>频道?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