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
隆中对(节选}(12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xk b1. co m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19.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17.(1)大概 (2)兴旺富裕 (3)率领、带领 (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8.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19.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0.“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广西桂林卷)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毛( )④夙夜忧叹(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 ) ②还于旧都( )
③以告先帝之灵( )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
16.翻译句子。(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
14.(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15.(2分,每小题0.5分)①在 ②到 ③来 ④拿
16.(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
17.(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8.(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广东茂名)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8- 10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
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
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
“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7.2分 D
8.2分 B
9.2分 C
10.2分 B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D
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浙江台州)
(三)与诸弟书(节选)(10分)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0.(3分)D
21.(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22.(4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分)
(湖北宜昌)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 。
[b091f4b3976f2b69.jpg]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躬耕于南阳 (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斟酌损益 ( )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14.(1)在 (2)拜访 (3)奔走效劳 (4)“除去”或“减少”(每小题1分)
15.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共2分,关键词“苟全”“闻达”1分;句式1分)
16.(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共2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1分)
(山东日照)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新课 标 第 一网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9.答案: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11.答案: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答案: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湖北随州)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隆中对(节选}(12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19。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
17。(1)大概 (2)兴旺富裕 (3)率领、带领 (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8。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19。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0。“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