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冰雪之文,养浩然之气。(20分)

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 。

6.(4)藉:借,凭借  异:不同  遂:于是,就  固:本来

7.(3)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划错一

处扣1分)

8.(2)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

键词,译错一个扣0 5分)

9.(2)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

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

 

10.(3)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11.(2)“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答对1个得0.5分)

12.(2)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

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

13.(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错一字扣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皇帝暗中派人监视。“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翌(yì)日:第二天。③坐客:座中的来客。④馔:(吃的)饭菜。⑤朕(zhèn):皇帝自称。⑥间:间或。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 ②色愈恭,礼愈:___________

③濂以实对:__________ ④间问群臣臧否: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卿不朕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担心 ②周到 ③全,都(或通“俱”) ④善恶(好坏)。(每词1分)

11.①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每句2分)

12.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13.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虑”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2分)

困于心,衡于 虑: 成语: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下面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舜发于畎亩中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

B.①业精勤,荒于嬉 ②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①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②人不知不愠

D.①劳筋骨,饿其体肤 ②真不知马也

10.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7.思虑  成语示例:殚精竭虑  困心衡虑  一致百虑  计穷虑极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8.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中重点词“入”“出”“恒”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9.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 示例: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1分)。结合具体内容,答出表达效果(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评分说明:(3分)选出句子1分,赏析句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手足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

C.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

大王尝闻布衣怒乎 投诸渤海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士注坡跳壕(督促)B.、疑质理(引述)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D.、右备容(臭味)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征于色,发于声B.、同舍生皆被绮绣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四支僵劲不能动

8、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

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教改先锋网J.GX.FW]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AC

9、(1)有时遇到他发脾气,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就再去请教。(4分)

( 2)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8—23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①纴(rèn)纺织。

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 》,作者 ,明初文学家。(1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四僵劲不能动 ⑵白玉之环

秦而归 ⑷苏秦喟叹曰

20.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写在答题卡上。(2分)

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⑵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1.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2.乙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苏秦读书刻苦?(2分)

23.读完甲、乙两选文,谈谈你在读书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2分)

18、《宋学士文集》         宋濂 (每空0.5分,共1分) 

19、⑴通“肢” ⑵腰佩。用作动词。  ⑶离开  ⑷……的样子 (每个0.5分,共2分) 

20、⑴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1分)

⑵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1分)

2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分)

22、⑴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1分)

⑵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分)

23、两文都是写勤奋学习的。(结合文章主旨答即可,1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都比较安逸,缺少勤学苦练的精神,读了语段后,我真正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道理。(围绕现实生活答即可,1分)

(浙江宁波)

(三)(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媵人持沃灌 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白玉之环

A.山不在高,有仙则 B.天下缟素

C.吾妻之我者 D.一狼其中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5.(1)热水 (2)通“披”,穿(2分,每题1分)

16.C(2分)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①学习要勤奋刻苦。 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2分,每点1分)

(浙江嘉兴)

隆中对(节选}(12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xk b1. co m

(1)此天所以资将军 (2)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19.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17.(1)大概  (2)兴旺富裕  (3)率领、带领  (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8.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19.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0.“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广西桂林卷)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 )④夙夜忧叹(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

①躬耕南阳( ) ②还旧都( )

告先帝之灵( ) ④咨臣当世之事( )

16.翻译句子。(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

14.(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15.(2分,每小题0.5分)①在  ②到  ③来  ④拿

16.(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

17.(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8.(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