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10、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2分)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负箧

(2)中有足乐者

(3)乃吞纸以实腹

(4)成学士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13、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

10、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1、拖;拖着   因为   时常;经常   终于

12、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13、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

1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0分)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其咎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 选段分别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表达了作者 (摘录原文)的感情。(2分)

14.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1.①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②表明、显扬 

12.①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奉命出使(东吴)。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13.临崩托孤(白帝城托孤);报先帝忠陛下

14.从诸葛亮日夜辛劳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出师北伐,制定长远的军事计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人,从诸葛亮对自己身世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他为国事操劳、谋划布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为国事鞠躬尽瘁的人。(任意两点即可,但要结合文章内容)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然后能改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9.战国

10.(1)犯错误(有过失) (2)通"横",梗塞,指不顺。

11.围绕翻译,意对即可

12,出身卑微    经历磨难   终有作为

13. 联系实际一分,谈启示二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12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任意东西( )

从流飘荡( )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直指( )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百许里 / 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分)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25、( 2分,每题0.5分)

    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

    26、( 2分)C

    27、( 4分,每小题2分)   

    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轩邈”-“高处,远处”1分;句意1分)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经纶”-“治理”1分;句意1分)

    28、( 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

    29、( 2分)D

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 )④夙夜忧叹(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

①躬耕南阳( ) ②还旧都( )

告先帝之灵( ) ④咨臣当世之事( )

16.翻译句子。(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

14.(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15.(2分,每小题0.5分)①在  ②到  ③来  ④拿

16.(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

17.(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8.(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而去之 ( )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国者 ( ) ④必先民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然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9.答案: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11.答案: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答案: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读冰雪之文,养浩然之气。(20分)

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 。

6.(4)藉:借,凭借  异:不同  遂:于是,就  固:本来

7.(3)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划错一

处扣1分)

8.(2)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

键词,译错一个扣0 5分)

9.(2)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

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

 

10.(3)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11.(2)“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答对1个得0.5分)

12.(2)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

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

13.(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错一字扣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皇帝暗中派人监视。“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翌(yì)日:第二天。③坐客:座中的来客。④馔:(吃的)饭菜。⑤朕(zhèn):皇帝自称。⑥间:间或。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 ②色愈恭,礼愈:___________

③濂以实对:__________ ④间问群臣臧否: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卿不朕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担心 ②周到 ③全,都(或通“俱”) ④善恶(好坏)。(每词1分)

11.①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每句2分)

12.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13.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虑”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2分)

困于心,衡于 虑: 成语: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下面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舜发于畎亩中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

B.①业精勤,荒于嬉 ②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①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②人不知不愠

D.①劳筋骨,饿其体肤 ②真不知马也

10.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7.思虑  成语示例:殚精竭虑  困心衡虑  一致百虑  计穷虑极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8.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中重点词“入”“出”“恒”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9.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 示例: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1分)。结合具体内容,答出表达效果(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评分说明:(3分)选出句子1分,赏析句子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