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其恕乎!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____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__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 , ?”来表达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2分)
15、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写出其印证了《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2分)
庾(yǔ)公乘马有的卢①,或②语③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④不安己⑤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⑥。效⑦之,不亦达⑧乎!” 出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或:有人。
③语:告诉。
④宁可:怎么可以。
⑤不安己:对自己不利。
⑥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⑦效:学习,效法。
⑧达:豁达。
上面的故事印证了《论语十则》中的句子: , 。
12、 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迷惑(2)有害(3)真诚,诚实(4)大概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士人不可以不刚强。
(2)几个人一同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
1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分)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5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语段选自清代 编的《 》,作者 , (朝代)嘉善人。2分
9.以下句子的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6分
(1)寻病终( ) (2)谈笑有鸿儒( ) (3)诎右臂支船( )(4)故不能亲其亲( )(5)为宫室( ) (6)阡陌交通(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2.从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结构严谨,开头以雕刻原料的简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相对比,结尾也有类似的对比。
B.全文着力突出苏东坡虽遭遇贬谪,仍然保持豁达的胸怀,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C.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以空间为顺序展开说明,先整体后局部,先介绍中间的船舱后船头、船尾,最后介绍背面。
D.本文细节介绍格外传神,如“珠可历历数也”等足见雕刻水平的高超。
8、(各0.5分,共2分)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末 9、(2分)D
10、(各1分,共6分)(1)随即,不久 (2)大 (3)通“屈”,弯曲
(4)以……为亲 (5)雕刻 (6)交错相通
11、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2分,关键词“绝、类、矫、属”)
12、(3分)B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7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巨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1.找出甲段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2分)
12.解释甲、乙段中加点词。(3分)
省()故()诲()之()子()顾()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一旦而马价十倍。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5.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11.(2分)女-“汝”,你;知-“ 智”, 智慧。
12.(3分)省(反省)、故(旧知识)、诲( 教诲,教给)、之(它,代骏马)、子(您)、顾( 回头看)。
13.(6分)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②温习旧知识从中懂得新的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③这匹马的价钱立刻就涨了十倍。
14.(3分)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要能坚强不屈。
15.(3分)我们不可盲目崇拜权威,更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取得直接经验。(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避也 避: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11、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12、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13、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9、(2分)(1)躲避。(1分) (2)眼泪。(1分)10、(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11、(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12、(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13、(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作文如攻玉
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作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清·唐彪《学有专攻深造之法》)
1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B. ①作文亦然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C. ①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D. ①再攻不已 ②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5.作者说理的方法巧妙,巧在哪里?(2分)
答:
12.(2分)D
13. (2分)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若两个“攻”字后未断不扣分,其它地方断错一处扣0.5分)
或: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依排比句式划分)
14. (2分)修改旧的文章,重新写旧的题目,(写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划线句或译为:文章才能写得更好。(必须把省略的内容“作文”补上,并译出“写文章”的意思。未正确补出所省略内容的,扣0.5分)
15. (2分)以反复打磨玉器来比喻反复修改文章,形象生动地论述了修改文章能使作文水平提高的道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12、(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3、任重道远
14、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
(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中作者回顾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分)
12. 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6ad197fc22af07d.gif]
[50be13cdad207198.gif]
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恐付托不效(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选文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1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5.(1)痛心,遗憾。(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 )成效。 (4)排除,铲除。 (5)通“又”,再加上,还有。(5分。每个1分)
16.(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分)(2)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2分)
17.亲贤远佞。(1分)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1分)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1分)
18.齐整的短句连用,(1分)显示出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1分)和实现战略目标不可动摇的决心。(1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解释下列划横线字(4分)
(1)选贤与能( ) (2)矜、寡、孤、独、废疾者( )
(3)男有分,女有归(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24、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3分)
[3b768cf924c4428d.gif]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