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送之( ) 师( ) 疑质理( ) 获有所闻( )

2、第一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5、读此段文字后,你有何启示?请简要说说。

1、走:跑    硕:大      援:引     卒 :终于

2、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3、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增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4、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5、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患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应当·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遗留·

  D.、悉以咨之咨:询问·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愿陛下亲之信之·

  10、选文中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开言路B.、赏罚严明

  C.、举荐贤臣D.、亲贤远佞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C

[f3780e13b9e18689.gif]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管夷吾举于( ) (2)于虑,而后作( )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百里奚举于B.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愿为鞍马 出郭相扶

C. 人过然后能改D. 生于忧患,死于

求其能千里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2分)

A.拄杖无时夜叩门B.则无敌国外患者C.牺牲玉帛D.塞下秋来风景

1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翻译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故 / 天  将  降  大  任 / 于 / 是  人  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管夷吾举于(   狱官     )    (2)于虑,而后作(  通“横”,阻塞,不顺畅。   )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3分)

[53880f83643279f9.gif][73b26cebab3c5fda.gif]A.  百里奚举于                       B.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愿为鞍马                          出郭相扶

[99490a9cb2f5b980.gif][06316700f180a04e.gif]C.  人过然后能改                 D.  生于忧患,死于

     国亡                                  求其能千里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D )(2分)

A.拄杖无时夜叩门   B.则无敌国外患者     C.牺牲玉帛     D.塞下秋来风景

1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道理论证。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困苦和磨炼。                                                                                    

12.翻译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因此而灭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__。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陟罚臧否 臧否    平明之

亮卒 闻 仇必赏 虽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谁(《醉翁亭记》)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       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病而死      舜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文: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译文:

14、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5、【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3分)

答:

【答案】(1)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 (2)治理 (3)听到,听说 (4)即使

【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答案】B 

【解析】B中“尝”都是“曾经”。

【答案】(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答案】亮之为政/ 开诚心/布公道 

【解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265e7a424397db3d.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19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饿其体肤(使......饥饿)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问。(请教)

17.用“/”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1分

行拂乱其所为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 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通假字的能力。A衡通横,B曾通增,C曾通层。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明白)

17【答案】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18【答案】.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则、拂、遗恒等字。

19[27965b5f7da98dbc.jpg]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 ④圹:原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寡助之 亲戚

所恶勿施尔也 兽之

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解释。(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记之

9.【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1分)【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说“得道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极点    通叛,背叛   所厌恶的东西(事物)   跑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要么不打战,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得

8、BC

9、民之归仁也,犹水就下,兽之走圹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不一样。甲文所说“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着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走之 走:_________

(2)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宋濂借书的主客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任末好学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答出一句即可)。(4分)

20.你从宋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和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的做法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跑    (2)得到   

评分标准:一题1分,共2分。

1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分)

19.嗜学、家贫  (2分)      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或“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三处答一处即可。)(2分)

20.诚信守约,借东西按时归还;读书要有选择,读名家的好书。

评分标准:一点1分,共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故有所不辟也

为身死而不受 ④万钟于我何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再补充—个类似的论据。(2分)

答:

1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

12、①假如、假使  ②祸患、灾难  ③通“向”从前  ④有什么益处

( 评分:每题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4、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评分:3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5---9题。(18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5、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弗之( ) 主人日食( )

无硕师名人与游( )

白玉之环( )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7、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

8、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3分)

5、(略)

6、翻译:略 

7、B(3分)

8、(略:与文句内容相符即可)。

9、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第12-15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B.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明: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论:

(3)性行淑均 淑: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15.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建议刘禅怎样做才能兴复汉室。(3分)

答:

12.参考答案:C(1分)13.参考答案:(1)公平清明  (2)判定  (3)善(善良)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14.参考答案:(1)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2)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其中“陟罚臧否”“异同”“贞良、死节”以及判断句式为得分点,每点1分,扣完为止。

15.参考答案要点:①广泛听取意见(1分) ②赏罚分明(1分) ③亲近贤能的人,远离小人(1分)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