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0.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
12. 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
[61fb5a58e51cc0ea.gif]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上述文字出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他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给加点字注音。
说( ) 省( ) 殆( ) 知( )
3、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温故而知新
4、阐明“学”和“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5、文中谈到哪些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学习方法,试举两例。
6、文中涉及谈学习的成语有很多(如:温故知新),请你再搜集一些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个或两句)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春秋
2、 yuè xǐng dài zhì
3、B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略 6、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如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加点的“子曰”的“子”在这里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说: ②省:
③信: ④女:
3、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1、 孔子 春秋
2、 ①愉快 ②反省 ③真诚、诚实 ④ 同“汝”,你
3、D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 。”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 。”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在原文中补全句子。
2、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
意思:
3、语录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
4、写出语录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
答:
5、语录中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
1、(略) 2、(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温故知新”
《论语》十则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
2、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B.“不亦说乎”的“说”读“yuè”,“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省”读“xǐng”。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说,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3、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的一个句子
①求知态度
②学习方法
③修身做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5、 拓展体验,探究课文思想内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论语>十则》中的“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都不足取,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好?
答:
1、①多次 ②旧的知识 ③你 ④办事
2、A
3、略
4(1)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2)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既“学”又“思”——在“学”中“思”,在“思”中“学”,二者要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废。(意思对即可)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合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自号曰醉翁也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扶苏以数谏故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2)北定中原 北:
(3)故五月渡泸 故:
3、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4、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4字),临危委重任和 (5字)。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1)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D
2、(1)因为;(2)向北;(3)所以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三顾草庐;出师兴汉室
6、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2、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
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①半路去世 ②天下分成三部分 ③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 ④特别厚待
2、D
3、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途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B.、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选文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C.、 选文开头以鱼和熊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作出合乎义的选择。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1、C 2、⑴生 义 舍生取义 ⑵贤者
3、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4、D、5、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鱼,我所欲也(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③死亦我所恶( ) ④二者不可得兼( )
2、选出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一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乡为身死而不受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多坡D.、贤能为之用
3、下列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文中作者所持的主张是 ,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6、这段文字用“鱼”比喻 用“熊掌”比喻 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
7、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
8、本文用了 、 、 论证方法
9、第一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从正面论证的句子有哪些?从反面论证的例子有哪些?
10、揣摩下面句子结构上的特点,学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11、孟子认为“义”高于生命,“义”具体指什么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或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答:
1、欲:想要的;E;停止,弃恶;憎恶,兼,同时
2、B 3、C
4、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待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5、舍生取义,摆事实讲道理。
6、生 义 舍生取义
7、主要写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义”为重,甚至为“义”献出生命。
8、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事例论证
9、正面:生亦……故患有所不避。反面:如使……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正面:由是……而有不为也。
10、提示:要注意句式特点,力求形神兼备。
11、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守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路。 (例子略)
《孟子·鱼我所欲也》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道之人弗受
C.、 所恶有甚于死者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1、①祸患,灾难 ②这,这样 ③给 ④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
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