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出师表》是三国时 (人名)向 (人名)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篇文章。(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1.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向后主推荐了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中肯建议。
B.为保证出师后蜀国的稳定,作者对宫中、营中的人事作了安排,考虑周到。
C.作者推荐的贤良,都是“先帝简拔,众议推举”的,体现了他做事的公正性。
D.作者提及先帝痛恨那些奸佞不分的人,意在告诫后主要牢牢铭记先帝的遗志。
9.( 2 分,每空1 分)诸葛亮 刘禅
10.( 3 分)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11.( 3 分)D
出师表(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以咨诹善道 ( ) (4)以光先帝遗德 ( )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f56fd74638e8dd34.gif]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本文作者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②和③段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9.(1)儒家(1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10.(守城的士兵)抛弃了并离开了城池,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关键字:委 去 之 )
11 .D(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2-14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
(2)亦皆有以 以: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_________
14. 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1)_______;_______(2)_______。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3)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2. 答案:(1)学过(旧)的知识。(2)原因。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 答案:(1)(我)要选择他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还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从”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之所以”“中”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评分:共4分。第1、2空各1分,第3空2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9—22题。(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乞人不屑也 (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 乡为身死而不受 (4) 蹴尔而与之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其名为鹓鶵B.呼尔而与之 环而攻之
C.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宫室之美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我既已言之于王
2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此”指代什么?(2分)
19. 因轻视不可接受。 通“德”感激 通“向”从前 用脚踢(各1分)
20.不用礼义辨别高位厚禄却接受了它,那么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分)
21.B 2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以光先帝遗德
⑵以遗陛下
⑶陟罚臧否
⑷裨补阙漏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 其中最主要的是 。(4分)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
B.诸葛亮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三件大事。
C.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诸葛亮提出“陛下亦宜自谋”,是希望后主遇事能够自己做决断,不要依赖他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光:发扬光大;⑵遗:给予;⑶臧否:善恶;⑷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的作战。
⑵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11.(4分)严明赏罚、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12.(3分)D。“自谋”也是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5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 夙夜忧叹 (5) 至于斟酌损益
1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根据选文内容, 完成下面的填空。(5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第二段中具体指的是
“ ” ;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 ”。
16.从选文看,诸葛亮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父子?你是怎么看的?(4分)
13.(5分)(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拜访(3)把(4)早晨(5)兴办,增加
14.(4分)(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5.(5分)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分)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
16.(4分)诸葛亮效忠刘氏父子是要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2分)学生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2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A.夙夜忧叹 ( )B.当奖率三军 ( )
C.陛下亦宜自谋 ( )D.至于斟酌损益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7、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 忠言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
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分)
15、夙夜(早晚) 三军(军队的统称) 宜(应该) 益(增加)
16、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17、B
18、“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0.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
12. 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
[61fb5a58e51cc0ea.gif]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上述文字出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他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给加点字注音。
说( ) 省( ) 殆( ) 知( )
3、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温故而知新
4、阐明“学”和“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5、文中谈到哪些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学习方法,试举两例。
6、文中涉及谈学习的成语有很多(如:温故知新),请你再搜集一些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个或两句)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春秋
2、 yuè xǐng dài zhì
3、B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略 6、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