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1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2分)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分)
1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11、(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每小题1分)
12、D (3分) 13、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2分)
14、(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2分,关键词“苟全”“闻达”1分;句式1分)
(2)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2分,关键词“驽钝”,“攘除”各1分)
15、(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共3分,答对一点得一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1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7题。(2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 )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 ) 余益鼓勇上( )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提拔,起用) 空乏其身(穷困,缺乏)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困于心,衡于虑(阻塞)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余益鼓勇上(更加)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心事)要人脸色上表现出来,从声音上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非凡的事业。(2分)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必导致灭亡。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 (人名)。4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非独书为然( )(3)若业为吾所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重点词的含义。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4分
5.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表达了作者 的
情感。3分
1.小仓山房文集 袁枚
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5.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8.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9.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4分)
甲文:
乙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分)
译文:
7. C 8.D 9. 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10.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 )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B.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
C.将军宜枉驾顾之。辍耕之垄上。 D.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感激。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14.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1分)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受命和 。(2分)
11.(3分)①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驱驰(奔走效劳 )③不毛(这是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12.( D )(2分)13.(2分) 译文: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4.兴复汉室。(1分)15.三顾茅庐、白帝托孤(2分)
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默而识之( )⑵不耻下问( )⑶不亦说乎( )
⑷不亦君子( )⑸学而不厌( )⑹人不知而不愠( )
⑺学而不思则罔( ) ⑻思而不学则殆( )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 )( ) ②学而不厌( )( )
③必有我师焉( ) 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17.翻泽下列句子
①何有了我哉: 。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
1.⑴记。⑵以……为羞耻。⑶同“悦”,愉快。⑷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⑸满足。⑹恼恨、怨恨。⑺迷惑而无所得。⑻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承接⑷表转折⑸表承接
3 .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⑵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强也 (4)教学相长也
2、句子翻译(5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即使 (2)好、妙 (3)自我勉励 (4)增长 2、略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1、(1)甘美 (2)达到极点 (3)所以 (4)不通,理解不了
2、(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4、教学相长
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1、C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越过,超过
(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虽有佳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3)教学相长( )(4)教然后知困(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1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3、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
14、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2分)
10、即使 因此 促进 不通 ,理解不了
11、略
1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3、虽有佳肴-------不知其善也
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