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②。”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给加粗字注音。(2分)

愠 (  ) 三省吾身(  ) 是知也(  ) 恕(  )

12.将文中①~④缺处填上语句。(4分)

13.填空(2分)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一本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家。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2分)

A.不亦说乎: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

15.为下面文句的翻译选择正确的项。(2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三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

B.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作我的老师。

C.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D.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须有我的老师。

1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见贤思齐焉。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如下面两个请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4分)

(1)温故而知新:

(2)任重而道远:

11.yùn  xǐnɡ  zhì  shù

12.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思而不学则贻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①孔子及其弟子  ②春秋  思想  教育

14.A.愉快  B.反省、检查  C.学过的D.迷惑 

15.C16.(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17.(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2)任务繁重,途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9.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2分)

10.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

课内文言文

9、板桥家书、郑燮(郑板桥)

10、读书把看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中用的。

11、D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 )

B.。.....。。

A.。.....。。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真无马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真不知马也

D.。.....。。

C.。.....。。

之不以其道 美不外见

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

E.。.....。。

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

18.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19.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21.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7.A D   18.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19. 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呜之通其意

20.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1.、.A

阅读《<论语>十二章》,然后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时习之B.、温故知新C.、择其善者从之D.、学不思则罔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

7、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D 

5.D    

6.C

7(1)略       (2)略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一日之__________ ⑵今夫奕之为,小数也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是从上文划线句子中提炼出来的,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 。(1分)

⑴晒 ⑵技艺,技能10.一个人虽然在听,但一心只想着有天鹅将要来了,想着拿过弓箭射天鹅,即使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也比不上他。 11.一暴十寒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4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 注音:(2分)

惴( ) 庋(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 强假:

② 姑俟

3. 解释句中加点的“然”字。(2分)

①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4. 翻译下列短语及句子。(4分)

①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 书非借不能读也。

5. 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分)

1. zhuì guǐ

2. ①借; ② 等待

3. ①然而; ②这样。

4. ①七略四库是皇帝的书;②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读

5. )“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论语》十二章》(15分)

15、《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4分)

16、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2分)

17、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 ____,____ 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2分)

1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2分)

1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2分)

20、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0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要经常复习学过的东西,从旧知识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成为老师

课内文言文阅读(16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解释加点的字(4分)

12、不知其 ,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 学半: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句子停顿,只划一处 (2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本文的中心句 (2分)

1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12.旨:甘美。困:不通,理解不了。长:促进。学:教。13.(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2)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14.(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因,然后∕能自强也。15.教学相长也。16.略。(意思对了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9.选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包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9.三国  诸葛亮(2分)

10.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3分)

11.A  (3分)

【解析:“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应属于一件事,所以文中涉及两件事: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有甚于生者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分

7、文段中空白处应填 1分

8、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的意思. 3分

(1) 故不为得也 (2) 有甚死者

(3)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增B.大方家 君病在肠胃

C.不图乐之至于斯也 可以避患而有不也 D.驰然而卧 富可求

10、本文深刻论述了孟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它和孔子的 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仁义”学说。文中的“有甚于生者”指 ;“有甚于死者”指 。4分

11、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先以鱼和熊掌作 (论证方法)1分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所欲有甚于生者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4、本文的观点广为后人赞同,在历史和现实中,也流传着许多成全“仁义”的佳话,请举出一个例子,写出与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2分

7、舍生而取义者也;8、①苟且,为了生而不择手段;②比;③如果,假使; 9、B;10、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义;不义;11、比喻论证;12、①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却不使用。

13、①所欲/;②非独/;14、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三)15、散文(记叙文);人格化或托物言志;16、①、(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