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②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更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饭疏食 / 饮水 B.饭 / 疏食饮水
C.饭疏 / 食饮水 D.饭疏食饮 / 水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是以谓之‘文’也( ) (2)人不知而不愠(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补充横线处提倡“安贫乐道”的句子: (2分)
13.第⑤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e68b0d1b57b76b0e.jpg]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此之谓乎 B.其此/之谓乎
C.其此之/谓乎 D.其此之谓/乎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是故古之王者( ) (2)教然后知困(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2.【甲】文论述的重点是什么?(2分)
13.任选一篇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A
[47cac0d3b30f9f9c.jpg]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教学相长( ) ②虽有至道( )
6. 翻译句子。(2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2分)
5. ①增加,促进②即使
6.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7.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至道 至道: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7.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2分
[ab56c0c56bc8db85.jpg]
阅读《虽有佳肴》一文,完成10——13题。(1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虽有佳肴 ( )不知其旨( )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13.读懂课文,本文的中心句是 ( )(2分 )
14.理解课文,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答:
11.虽:即使 。旨:甘美。善:益处,好处。 长:促进,增长。
12.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13.教学相长。 14.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言之有理,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甲】虽有嘉肴 (选自《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②鄙:边境③之:到,往;南海:这里指fó jiāo 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④何恃:凭什么。⑤顾:难道、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 ▲ ) (2)教学相长 ( ▲ )
(3)贫者语于富者 ( ▲ ) (4)人之为学 (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
12.【甲】【乙】两文的主旨都和学习有关,都强调了 ▲ 重要性。【甲】文用嘉肴作比,自然贴切地引出观点“ ▲ ”; 【乙】文以蜀鄙二僧的故事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道理“ ▲ ”。(3分)
10.(4分)(1)甘美(2)促进(3)告诉(4)做、求(每小题1分)
11. (5分)(翻译按照原文每个分句1分)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分)
(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前往的事情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3分)
12.(3分)实践、(行动、尝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对即可,每空1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逾矩 ②博学而笃志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填一个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2分)
17、逾:逾越,越过,超过。笃:忠实,坚守18、①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②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或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19、习 品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传不习乎 ( ) 人不堪其忧( )
博学而笃志( ) 四十而不惑( )
10. 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11. 下列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品德修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12. 翻译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9.(4分)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堪(忍受 )笃(忠实,坚守) 惑(迷惑,疑惑)
10. C (2分)
11. C (2分)
12.翻译句子。(4分)
(1)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2)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 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3. 颜回不改其乐。表现他安贫乐道的品质。(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予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2)四十而不惑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博学而笃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阅读选文画线句,说说颜回的 “贤”表现在哪里?(2分)
19,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许多主张,试结合选文中的一例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3分)
16. (1) 说,通“悦”,愉快。
(2) 迷惑,疑惑。
(3) 好的方面,优点。
(4) 忠实,坚守。(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4分)
17.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意思对即可。2分)
18. 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安贫乐道,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
19.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果未联系实际,扣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