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⑤,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⑥焉。
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道》
【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闲。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从此。
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
5.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①选贤与能( ) ②是谓大同( )③ 或请重法以禁之( ) ④去奢省费 ( )
6.下列“为”的解释与“民之所以为盗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为公 B.、不必为己 C.、可以为师矣D.、不足为外人道也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上与群臣论止盗
8.【乙】文中的“海内升平、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中的哪句话?(2分)
9.【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3分)
5. ①选举;②这;③有的人;④除去。(4分)
6. C (2分)
7. ①因此人们不单独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独抚育自己的孩子。(2分)
②皇上和中众大臣一起讨论怎样防止盗贼。 (2分)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分)
9.群臣认为要用重罚来止盗;(1分)皇上认为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
衣食有余”,(1分)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1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18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①念臣赋性②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③病在膏肓,命垂④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⑤,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⑥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 注:《自表后主》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
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赋性:天性③何期:谁料④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⑤寰宇:天下⑥屏黜:摒弃,排斥,这里指罢免。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 )④悉仰于官( )
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②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译文:
8.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答:
9.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
10.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杜甫曾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形容诸葛亮对蜀国的尽心竭力,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后代时,诸葛亮也同样十分严格,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案头名句!(2分)
5、①亲自,亲身 ②出生卑微,见识短浅 ③克制 ④ 全部,都
6、.D
7、、①只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并不企图飞黄腾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之中。
或者: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②选拔任用隐居不仕的贤人,来增加朝廷内的贤良人才,罢免邪恶不正的坏人,以使得风俗敦厚。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9、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你对《论语》了解多少?请用三言两语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3分)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6)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
7.分别写出文中论述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每方面写一句即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句话,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再写出几则孔子语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1)生气,发怒 (2)迷惑 (3)旧知识 (4)强毅 (5)多次自我检查,反省 (6)给予
7.例:(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知”通“智”,聪明。
9.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有文采为好。
10.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朽木不可雕”“后生可畏”等句子和成语皆可。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 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 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tuó ):袋。
11. 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泥于掌故: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举乡试: (4)市肉二斤: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14.两篇选文分别侧重表现了海瑞什么精神品质?(4分)
11.(1)古代的典章制度(2)因此(3)考中,中举(4)买(每题1分,计4分) 12. 必 如 是 / 而 后 / 事 可 举 也 。(2分)13.(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如今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每题2分,计4分)14.【甲】文侧重表现海瑞治水过程中必备的两方面优秀品质:躬亲,清廉。【乙】文侧重表现海瑞的节俭和不畏权势、为人刚正的品质。(四个要点各1分,计4分)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6~8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 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博学而笃志(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⑵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如果从选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7、⑴生气、发怒 ⑵真诚、诚实 ⑶学过的知识 ⑷忠实、坚守(4分)
8、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⑵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4分)
9、略,言之有理即可,为写出理由不得分。(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人恒过然后能改( )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1)离开 (2)靠、凭 (3)常常犯错误 (4)衡,通“横”梗塞,不顺
9.(1)所以君子(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思对即可)
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1.这些人都出身卑微,但他们历经了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dì zàng 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③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孰为真耳/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辨数不已/欲辨已忘言
C.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众宾次第咸曰 D.龙门子闻而笑日/闻寡人之耳者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敦 亦 有 鼎 其 形 酷 肖 是 第 不 知 孰 为 真 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分)
(2)吾今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3分)
11.简析甲文第一节列举六位名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乙文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a00789fbe0291702.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②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更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饭疏食 / 饮水 B.饭 / 疏食饮水
C.饭疏 / 食饮水 D.饭疏食饮 / 水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是以谓之‘文’也( ) (2)人不知而不愠(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补充横线处提倡“安贫乐道”的句子: (2分)
13.第⑤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e68b0d1b57b76b0e.jpg]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此之谓乎 B.其此/之谓乎
C.其此之/谓乎 D.其此之谓/乎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是故古之王者( ) (2)教然后知困(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2.【甲】文论述的重点是什么?(2分)
13.任选一篇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A
[47cac0d3b30f9f9c.jpg]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教学相长( ) ②虽有至道( )
6. 翻译句子。(2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2分)
5. ①增加,促进②即使
6.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7.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