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⑵不独子其子( )
⑶矜、寡、孤、独(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⑴和睦、和谐 ⑵把……当作子女 ⑶幼而无父的人 ⑷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政治民主、生活幸福、财产公有和以劳动为荣 以下句子说明了大同社会的特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会实现的。当今社会不是大同社会,因为当今的人还有很重的自私之心,有相当一部分官员还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与人之间的信认感不强,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贫富悬殊,很不和谐。
整体感知
(1)说说你对“大道”和 “大同”的理解。
(2)大道有哪些特征?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1)“大道”是指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即大同社会,就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2)大道的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人人平等,人民安居乐业,无自私之心,以劳动为荣。(3)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4)略 (5)略
阅读选文,完成10-14题。(18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冶士②,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选自《孟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______________
(2)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______________
(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A.、B.、
朝而往,暮而归 其如土石何
试用于昔日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C.、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对【乙】文中画线句“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B.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C.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D.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14.诸葛亮和孟子都对君王有所期望。结合选文,回答问题。(5分)
(1)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为此,他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
10.【答案】(1)时 (2)询问 (3)善
【解析】
试题分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秋”是时的意思,“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中“咨”是询问的意思,“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中“淑”是善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c21efd213b08d35b.jpg]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6fc6c7f541d9c705.jpg]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74c963836819d6d1.jpg]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03b7b9129c55c4c3.jpg]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得之则生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要坚守“本心”的观点。(2分)
6.(3分)(1)就 (2)通“德”,感激 (3)停止,放弃
7.(2分)(有的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一句1分) 8.(2分)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为政》)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把选文中第②则的内容填写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文中画线的字。(4分)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乐亦在其中矣
③结友而别 ④温故而知新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15.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16. 堪:忍受 笃:坚守 忠诚 谓:告诉 对……说 遂:于是,就
17.C 18.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9.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观点1分,理由1个1分)
文言文、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4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2)可以为师矣( )
(3)饭疏食饮水( ) (4)于我如浮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1.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4分)
9、(4分)(1)省:自我检查、反省(2)凭借 (3)名作动,吃饭(4)对,对于
10、(6分)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11、(4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23-27题(15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2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 日光下澈 (2) 斗折蛇行 (3) 以其境过清 (4)不可久居
(5)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 (7)蝉则千转不穷 (8)窥谷忘反
24.翻译(4分)(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 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 ____
25.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描写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3分)
26.乙文中作者写到了泉水、好鸟、蝉、猿这四种事物,请分析这样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7.两篇选文情景交融,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分)
10.(2分)(1)因为。 (2)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1.(2分) 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
12.(2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13.(4分)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属于以声衬静,作者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幽静的特点。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思想感情。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1—14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10分)
1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2分)
1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4分)
1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1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分)
1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2分)
1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4分)
1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1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2分)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1)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⑦博学审问(3),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4)可得十之五六。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5),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1)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2)资:资费、费用。(3)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4)庶(shu)几:差不多。(5)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益慕圣贤之道( ) 俟其欣悦( ) 人之为学( ) 犹须好学(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 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C. 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D.故余虽愚 虽子羔、原宪之贤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0.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17更加;等到;做;还(2分)
18. D(2分)
19(1)我站在他旁边等待,带着怀疑询问道理,俯下身子贴着耳朵请教。(2)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求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2分)
20、(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2)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4分)
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会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求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