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谓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古之贤圣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2分)

14.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诸葛亮身上得到哪些启示。(2分)

11.①秋:时,时候。②遗:给予,赠送,读wèi。(2分)

12.(1)(陛下)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2分)

(2)(2分)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该有差别。

13.(2分)作者提出的建议共三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1分)作者反复陈述的是:亲贤远佞。(1分)

14.(2分)参考答案: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像诸葛亮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神圣的职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要依法治国,遵守规章制度。(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第 7-13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2 分)

8.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11.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诸葛亮(孔明);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8.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9.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

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10.B 解析:A 中深入不毛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指皮毛;B 中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中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 ) ⑵不独其子( )

⑶矜、、孤、独( ) ⑷盗窃乱而不作( )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⑴和睦、和谐 ⑵把……当作子女 ⑶幼而无父的人 ⑷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政治民主、生活幸福、财产公有和以劳动为荣 以下句子说明了大同社会的特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会实现的。当今社会不是大同社会,因为当今的人还有很重的自私之心,有相当一部分官员还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与人之间的信认感不强,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贫富悬殊,很不和谐。

整体感知

(1)说说你对“大道”和 “大同”的理解。

 

(2)大道有哪些特征?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1)“大道”是指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即大同社会,就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2)大道的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人人平等,人民安居乐业,无自私之心,以劳动为荣。(3)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4)略 (5)略

阅读选文,完成10-14题。(18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冶士②,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选自《孟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______________

(2)事无大小,悉以之。 咨:______________

(3)将军向宠,性行均。 淑: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宜付有司论刑赏

A.、B.、

朝而往,暮如土石何

试用昔日 宫中府中, 俱一体

C.、D.、

公与之乘,战长勺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对【乙】文中画线句“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B.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C.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D.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14.诸葛亮和孟子都对君王有所期望。结合选文,回答问题。(5分)

(1)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为此,他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

10.【答案】(1)时  (2)询问  (3)善

【解析】

试题分析:“此诚危急存亡之也”中“秋”是时的意思,“事无大小,悉以之”中“咨”是询问的意思,“将军向宠,性行均”中“淑”是善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c21efd213b08d35b.jpg]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6fc6c7f541d9c705.jpg]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74c963836819d6d1.jpg]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03b7b9129c55c4c3.jpg]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得之则生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要坚守“本心”的观点。(2分)

6.(3分)(1)就 (2)通“德”,感激 (3)停止,放弃

7.(2分)(有的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一句1分) 8.(2分)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为政》)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孙权劝学

初,权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把选文中第②则的内容填写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文中画线的字。(4分)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择善者而从之 ②乐亦在中矣

③结友别 ④温故知新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15.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16. 堪:忍受    笃:坚守  忠诚   谓:告诉 对……说   遂:于是,就

17.C     18.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9.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观点1分,理由1个1分)

文言文、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4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吾日三吾身( ) (2)可为师矣( )

 (3)疏食饮水( ) (4)我如浮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1.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4分)

9、(4分)(1)省:自我检查、反省(2)凭借 (3)名作动,吃饭(4)对,对于

10、(6分)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11、(4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23-27题(15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2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 日光下 (2) 斗折行 (3) 其境过清 (4)不可久

(5)猛浪若 (6)负势竞 (7)蝉则千不穷 (8)窥谷忘

24.翻译(4分)(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 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 ____

25.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描写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3分)

26.乙文中作者写到了泉水、好鸟、蝉、猿这四种事物,请分析这样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7.两篇选文情景交融,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分)

10.(2分)(1)因为。  (2)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1.(2分) 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

12.(2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13.(4分)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属于以声衬静,作者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幽静的特点。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思想感情。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1—14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10分)

1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2分)

1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4分)

1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1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