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优待,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人名)亡以应
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D.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6.下列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1.出师表  诸葛亮  

2.c  

3.D  

4.B    

5.A  

6.B    

7.D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 )

庶竭驽钝 ( ) 夜忧叹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4、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排八阵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5、《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7、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9、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 一对:_______ _ 鼎足:____ ____ 六出:__ _____

10、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实 用心苦B.、畅军事 家喻户

C.、死之臣 衣缩食D.、日而待 千方百

11、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1)

(2)

1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1、奔走效劳   成效    比喻才能平庸    早晨

2、略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即可得分,多答扣分。)

4、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东吴(孙权);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5、不求闻达于诸侯。(如加上前句亦可。)

6、略    

7、①表达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②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③表达对刘禅的劝勉。(答出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8、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 两表: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 

鼎足:三国鼎立            六出:六出祁山

10、 B       

11、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2、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给( )填上恰当的字,并予以注音、释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提示标出各则格言的数字代号。(3分)

(1) 谈求知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修身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③⑦⑧中划横线处的意思。(3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吗?(2分)

11(3分)愠 yùn 生气、发怒

12 (3分)(1)⑤⑥⑦ (2)①③④ (3)①②⑧⑨⑩

13(3分)即译文略

14(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7.将上文补充完整。(2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人不知而不( ) (2)博学而志( )

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思不学则殆 学时习之 B.知之知之 不知不知

C.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D.择善者而从之 恕乎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1.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3分)

16.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熟记课文内容,准确默写,注意“殆”的书写。)

17.(1)生气,发怒  (2)忠实,坚守(注意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

18.B(A.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表顺承。B.都是“是”的意思。C.第一个“焉”是“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第二个“焉”语气词。D.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第二个“其”是“大概,也许”之意。)

19.(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2)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翻译时注意运用“增、删、调、补、留”五法。)

20.有意义。因为在当今社会,对人忠诚、讲究信用、善于学习依然是指导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准则。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会大有益处。(意思对即可)(开放性题目,结合内容来说,意思对即可。)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有嘉肴 (2)不知其

(3)然后能自强 (4)教学相

12、句子翻译(3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1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1)即使 (2)好、妙 (3)自我勉励  (4)增长 (解释对一词给1分,共4分)

12、略(翻译对一句给1分,共3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三处划对两处即可给1分)

14、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大意对即可,2分)

阅读(14分)《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 故不为苟得也 苟:

②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15.下列句中加点“之”与“得之则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B.、吾欲之南海,何如

C.、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①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 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上文划横线的句子所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其有什么作用?(3分)

18.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14苟 :苟且,这里只为了省而不择手段得: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同“德”感激 已 :停止15A  16、略17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8              

文言文阅读,完成16-20题(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1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同舍生皆绮绣 (2)媵人持沃灌 (3)感泣

17、句中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足肤皲裂不知 /范仲淹二岁孤B.、当余从师也 / 去南都

C.、余则缊袍敝衣处间 / 真不知马也D.、衾拥覆 / 辄水沃面

18、翻译句子(4分)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19、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选文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宋濂是 欧阳修是

20、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当你看了上述俩个名人读书的文章之后,对读书之苦又有了怎么样的认识?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47752d5a78be3f22.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③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__。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陟罚臧否 臧否:

(2)仇必赏 虽: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宫中府中,俱一体 国险而民附,贤能之用 (《隆中对》)

B.卿等岂可不企慕及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昭陛下平明之理 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尝表废廖立、李严南中 三顾臣草庐之中 (《出师表》)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3.【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10.(1)善恶  (2)即使(2分)

11.D(A一为表判断,可译为“是”,一表被动;B一为代词,一为动词;C一为表承接连词,译为“用来”,一为介词“用”,D均为介词,到) (2分)

12.(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每句2分,共4分)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分)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对房玄龄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曾经上表建议把廖立和李严贬到南中。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__了吧!’李严听说诸葛亮死了,也发病而死。所以陈寿说‘诸葛亮为政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尽忠对时局有利的人,即使是仇家他也赏赐;犯法做事懈怠的人,即使是亲人他也惩罚。你们怎么能不羡慕他想做到他那样呢!”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谓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古之贤圣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2分)

14.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诸葛亮身上得到哪些启示。(2分)

11.①秋:时,时候。②遗:给予,赠送,读wèi。(2分)

12.(1)(陛下)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2分)

(2)(2分)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该有差别。

13.(2分)作者提出的建议共三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1分)作者反复陈述的是:亲贤远佞。(1分)

14.(2分)参考答案: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像诸葛亮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神圣的职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要依法治国,遵守规章制度。(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第 7-13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2 分)

8.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11.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诸葛亮(孔明);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8.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9.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

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10.B 解析:A 中深入不毛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指皮毛;B 中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中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