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出师表》文言文选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准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⑴以光先帝遗德 光:
⑵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⑶亲贤臣,远小人 远:
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 诚宜开张圣听
C. 不宜妄自菲薄 D. 叹息痛恨于桓、灵
3、 翻译下列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①.发扬光大;②选拔;③远离 ;④ 彰显
2. C
3(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2)皇上应当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建议,以使先帝的德行能够发扬光大,有志士人的正气得到鼓励传扬.
4 “亲贤远佞、选贤任(举)能”均可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其它如谈:“广开言路或赏罚分明” ,再结合相应阐释也对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值:遇到,碰上,恰逢。
(2)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
4.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 值:遇到,碰上,恰逢。
(2) 彰:表明,显扬;
2(1) 这些都是正直有才干的忠贞良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2)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辨识、采纳正确的意见。
3. 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
4能解说这句话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本意是指惟有贤德才能令人心悦诚服。这正是为君之首,治国之道。这与文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是一样的道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温峤①初为刘琨②使,来过江。于时江左③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④,陈:主上⑤幽越,社稷焚灭,山陵⑥夷毁之酷,有《黍离》⑦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⑧,此复何忧!”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① 温峤:字太真,当时在刘琨手下任右司马,后累迁骠骑大将军。② 刘琨:字越石,西晋末年出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有志辅佐帝事,平定北方。 ③ 江左:即今江苏江宁。④王丞相:王导,字茂弘,官至太傅。 ⑤主上:此指晋愍(mǐn)帝司马邺。⑥山陵:皇帝的坟墓。⑦《黍离》:《诗经》中的篇名。⑧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⑵既诣王丞相 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⑵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译文:
3.为方便同学们把握选段的主要内容,语文老师设计了一张学习卡,请你将卡上信息补充完整。
学习卡 | ||
比较点选段 | 甲 | 乙 |
背景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⑴ |
相关忧虑 | ⑵ | 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 |
相应措施 | 上表劝说,陈三条措施。 | ⑶ |
共同点:⑷ |
1.答案:⑴给予(留给)。 ⑵于是,接着。
2.答案: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不同。
⑵江左自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
第二小题关键词“管夷吾”与倒装“何忧”
3.答案:⑴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
⑵担心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执法不公;亲佞远贤。
⑶诣王丞相,力陈国家困顿之状。
⑷国家形势危急,(根基不稳,)要亲贤。
出师表
(一)
【甲】臣本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5.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1.(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
2.B
3.士/争凑燕。
4.(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5.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必能裨补阙漏 (4)陟罚臧否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对前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1、秋:时 宜:应当 阙:通“缺”,缺点 陟:奖励
2、(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3、C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优待,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人名)亡以应
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D.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6.下列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1.出师表 诸葛亮
2.c
3.D
4.B
5.A
6.B
7.D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庶竭驽钝 ( ) 夙夜忧叹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4、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排八阵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
5、《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7、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9、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 一对:_______ _ 鼎足:____ ____ 六出:__ _____
10、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1、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1)
(2)
1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1、奔走效劳 成效 比喻才能平庸 早晨
2、略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即可得分,多答扣分。)
4、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东吴(孙权);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5、不求闻达于诸侯。(如加上前句亦可。)
6、略
7、①表达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②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③表达对刘禅的劝勉。(答出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8、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 两表: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
鼎足:三国鼎立 六出:六出祁山
10、 B
11、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2、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给( )填上恰当的字,并予以注音、释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提示标出各则格言的数字代号。(3分)
(1) 谈求知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修身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③⑦⑧中划横线处的意思。(3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吗?(2分)
11(3分)愠 yùn 生气、发怒
12 (3分)(1)⑤⑥⑦ (2)①③④ (3)①②⑧⑨⑩
13(3分)即译文略
14(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7.将上文补充完整。(2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人不知而不愠( ) (2)博学而笃志( )
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B.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C.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恕乎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1.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3分)
16.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熟记课文内容,准确默写,注意“殆”的书写。)
17.(1)生气,发怒 (2)忠实,坚守(注意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
18.B(A.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表顺承。B.都是“是”的意思。C.第一个“焉”是“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第二个“焉”语气词。D.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第二个“其”是“大概,也许”之意。)
19.(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2)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翻译时注意运用“增、删、调、补、留”五法。)
20.有意义。因为在当今社会,对人忠诚、讲究信用、善于学习依然是指导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准则。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会大有益处。(意思对即可)(开放性题目,结合内容来说,意思对即可。)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强也 (4)教学相长也
12、句子翻译(3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1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1)即使 (2)好、妙 (3)自我勉励 (4)增长 (解释对一词给1分,共4分)
12、略(翻译对一句给1分,共3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三处划对两处即可给1分)
14、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大意对即可,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