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3)良多趣味 (4)属引凄异
21.翻译下列句子。(1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2.文章主要写三峡的 ,突出了三峡 的总特征。(1分)
23.“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
(1分)
2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是从 觉进行描写。以景写 ,以 传情。“空谷”“久绝”回应了文中的“ , ”。(2分)
25.在文章内结尾处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1)在 (2)阙=缺,断绝 (3)确实,实在 (4)连缀,连续
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2.山水,高山水险
23.俯视。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壮丽的景观。
24.听 声 声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5.渲染 萧瑟悲凉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0-14题。 (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 所著的《 》(2分)
11.解释划线的词语。(3分)
作青云白鹤观( ) 项为之强( ) 鞭数十( )
12.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昂首观之 使之冲烟飞鸣B.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C.项为之强 以虫蚁为兽 D.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3分)
[63a7fe98241678c9.jpg] |
14、①童年的“我”,充满童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阅读《童趣》,回答13-17题:(1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童趣》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2分)
14、给加黑字注音并解释:(3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⑶凹者为壑( )(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6、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7、“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2ae17b36960b79b7.jpg]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樯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______ ⑵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
⑶盖一癞蛤蟆_______________ ⑷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句音节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盖一/癞蛤蟆也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见/二虫/斗草间
21、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哪些物外之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1)经常 (2)暗暗地 (3)原来 (4)用鞭子打
20、(2分)B
21、( 2分)我抬头仰望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2、(2分)玩耍蚊子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虾蟆之趣(写出两条即给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起身,使与台齐;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鹤,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的作者是 ,清代文学家。1分
2.本文要求背诵,请把划横线处补充完整:1分 。
3.本文成语较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
4.解释加横线的字:4分
1)项为之强 2)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 4)驱之别院
5.翻译下面句子:3分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6.请结合文章说说,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3分
1作者:沈复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成语:怡然自得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4.1)强通僵,僵硬 2)鸣叫 3)树林 4)驱赶
5.翻译: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6.富有情趣的人:要仔细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好奇心、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阅读下面《童趣》的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19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能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件事例中,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18所以 通僵 僵硬 鞭打 慢慢地(2分)
19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2分)
20略(分)
21“空问蓝天” “喷烟”“ 向云”把蚊子比作仙鹤,这些想象都超出了眼前事物的本象,似乎在观赏“鹤唳云端” ,享受到物外之趣,富有生活情趣,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童趣(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请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鹤唳云端 (4) 怡然自得
21.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2.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20.(4分)(1)通“僵”僵硬 (2)慢慢地
(3)鸟鸣 (4)安适、愉快的样子
21.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分)
22.富有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7. 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A. 不可胜数 B. 百战百胜 C. 引人入胜 D. 不胜其烦
28.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以为神( ) 以为且噬己也( )
益习其声( ) 益狎( )
庞然大物也( ) 然往来视之( )
29. 在括号中画“√”“×”判断下列译文正误
A. 放之山下 把它放在山下。( )
B. 蔽林间窥之 在茂密的树林里偷看它。( )
C.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
D. 驴一鸣,虎大骇 一只驴子叫了,老虎大吃一惊。( )
30. 在题上补出“( )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 )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31. 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 )——( )
以为神(把[它]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更加)
庞然大物也(……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
28. D
29. A. √ B. × C. √ D. ×
30.(虎)益习其声,又近出(驴)前后,(虎)终不敢搏(驴)。
31. 虎见之——(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稍近益狎)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链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②阡陌交通 (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1、【链接】材料中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哪句?(2分)
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13、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9、 [24929cc15694afac.gif]类 [9a84242e0629c1ab.gif]交错相通 [56d8d24dd2a33129.gif]以……为亲 [0a85b8a5198df6d0.gif]因此(共4分,每一解释1分,意对即可)
10、(1)(村里人)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共2分,如错、漏译“乃”、“无论”各扣1分)
(2)大道通达的年代,天下是民众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共2分,如错、漏译“贤、能”、“修”各扣1分)
11、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2分)
12、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共2分,答出两方面即可)
13、 财产公有;人人出力;人人有保障;社会风尚好。(共4分,一点1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连月不开 ( ) ②锦鳞游泳 ( )
③或异二者之为( ) ④士大夫莫敢往别(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4.甲文中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作用?(3分)
15.读文品人。(5分)
①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②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3分)
12.放晴 鱼儿 心理活动 没有人
13.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质独自带病在京城(国都)门外为他(范仲淹)饯行(设宴送别)。
14. 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并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15.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②示例: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仲淹避之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党别人问起时,他却以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