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8至12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列词语。(2分)

(1)俨然: (2) 交通: (3)妻子: (4)绝境: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桃花源人的先祖为什么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人现在想离开吗,为什么?(2分)

1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

1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既美丽又充满神秘,请以“桃源美,美在……”写三句以上赏析性的话。(2分)

11、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缘: 交通: 志: 绝境:

8、翻译。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

10、这几段文字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有何用意?

答:

7、(4分)沿,顺着  交错相通  做标记  与世隔绝的地方

8(4分)(1)老人小孩都充满了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9、避秦时乱(2分)

10、(2分)描绘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19、解释加点字(7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名( ) 劳( ) 鸿儒( )

20、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23、用甲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2分)

19、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

20、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1、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2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23、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4、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桃花源记》节选(1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便还家 ②来问讯 ③此中人

A.、yāo ,要求 xián,没有事情 yù ,说

B.、yāo ,邀请 xián,都 yù ,告诉

C.、yào ,要是 xián,请 yǔ ,话

D.、yào,如果 xiàn,热情 yù ,语言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出:既,得其船 皆酒食B.乃:大惊 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出焉D.舍:便船 屋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

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5、以“桃花源美,美在……”的句式写几句赏析性的话。(3分)

1、B   2、C

3、(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或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5、参考示例: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土地。桃花源美,美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屋舍。桃花源美,美在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的气氛,淳朴的民风。

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选段,完成完成9-14题。(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 )(2分)

A.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佛印类弥勒 B.乃:大惊 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出焉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9.①交错相通 ②更不用说 ③妻子儿子 ④隔绝

10.①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②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11.C

12 ①讲社会的动乱,__和秦以后的变迁。②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③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3、(略)。14、(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共15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给黑体字注音(3分)

参差披拂 ( ) 悄怆幽邃( ) 往来翕忽( )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3分)

(1)俶尔远逝 俶尔:

(2)悄幽邃 怆:

(3)佁然不动 佁然:

15、翻译句子(4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3页·共6页)

1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分)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

13、fú  suì xī   14、俶尔:忽然 怆:悲伤 怡然:愣住的样子  15、A、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悬空游动,又有什么凭借。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摇动,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6、17、发现-周围景物-源流-感受的顺序来写。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给人的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桃花源记》节选(1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便还家 ②来问讯 ③此中人

A.、yāo ,要求 xián,没有事情 yù ,说

B.、yāo ,邀请 xián,都 yù ,告诉

C.、yào ,要是 xián,请 yǔ ,话

D.、yào,如果 xiàn,热情 yù ,语言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出:既,得其船 皆酒食B.乃:大惊 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出焉D.舍:便船 屋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

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5、以“桃花源美,美在……”的句式写几句赏析性的话。(3分)

1、B   2、C

3、(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或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5、参考示例: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土地。桃花源美,美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屋舍。桃花源美,美在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的气氛,淳朴的民风。

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选段,完成完成9-16题。(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 )(2分)

A.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佛印类弥勒 B.乃:大惊 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出焉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9.①交错相通 ②更不用说 ③妻子儿子 ④隔绝

10.①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②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11.C

12 ①讲社会的动乱,__和秦以后的变迁。②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③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3、(略)。14、(略)。

15、1.贞洁操守 虚心 贫贱不移 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 含辛茹苦。

16.红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