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欣然起行( ) (2)相与步于中庭( )

8.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1分)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3分)

(1)高兴的样子      (2)一起,共同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8.念 /无 与 为 乐 者 

评分意见:本题共1分。新课标第一网

9.照在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个分句占1分,要求翻译准确且流畅。

10.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欣喜、漫步的悠闲。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个点占1分,意思对即可。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拍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句子只加点的词。(4分)
(1)无与为乐者( ) (2)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
(3)竹拍影也( ) (4)月色入(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1、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做点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13、“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 )想到  (2)于是  (3)表示猜测(原来是) (4)门
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两人就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澄净,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静旷达又悲凉感伤
13.不好。“寻”有一种急欲找到失物似的迫切感,确切写出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访”则无此意。

马 说(1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2.本文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 见: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

(4)马也 是: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5.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6.本文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寄托了作者

之情 。(3分)

2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3分)

22.唐  韩愈

23.⑴有时   ⑵ 同“现”,显现   ⑶等同,一样 ⑷ 这,这样

24.

⑴ 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它的意愿。

25. 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呜之通其意

26.托物寓意(或寓理于物)  怀才不遇的愤懑(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7.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项为之( ) (2)虫草为林( )

(3)鹤云端( ) (4)数十(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8.读了此文,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2分)

16.①通“僵”,僵硬;②把;③鸟鸣;④用鞭子打。
17. 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我)想

象在那里遨游,心情愉快而满足。

    [b72cb85f6a4752c4.jpg]

比较阅读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9、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

6(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7.A

8、(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9、(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阅读《马说》,完成14—18题。(共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4、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 ②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③执而临之( ) ④求其能千里也(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6.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17.文中的“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3分)

18、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14、(1)喂养(2)等同(一样)(3)马鞭(鞭子)(4)怎么(4分)

15、翻译: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马之千里”解释语序不当扣1分,“或”、“尽”等关键词未正确解释扣1分。(2分)

(2)所以即使有名马(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拿“千里马”来称呼它。(2分)

1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的也算对)

17.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有才能的人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分)

18、围绕作者良好的愿望作答。如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也可从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方面回答。(2分。意对即可。)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16—19题。(共2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必细察其纹理( ) (2)私作群鹤舞空( )

(3)喷以烟( ) (4)怡然自得(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

(2)

(3)

18、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方格内。(6分)

19、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4分)

16.(1)花纹 (2) 比 (3)慢慢地 (4) 喜悦的样子(4分,意对即可)

17.略。(6分)

18.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6分,填对任意3个即可得满分)

19.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4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五色交辉 相与步于中庭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山川美   莲出淤泥而不染

  B.未复有能其奇者    遂外人间隔

  C.念无与为乐    未复有能与其奇

  D.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6.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写景精妙纷呈,但抒情各有千秋,请分别谈谈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 ①交相辉映。(1分) ②共同,一起。(1分) (共2分)

13. C (2分)

14.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分)

15、山川;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月色如水。(每空0.5分,共2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喜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答对一点即可,1分)  乙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1分)(共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文段,回答9—12题(10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望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风烟俱( )负势上( )互相轩( )窥谷望(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作者描绘富春江的景色,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用原文的话概括为“

”。第二段则写了“ ”,其特点是 。第三段又写了“ ”。(3分)

12、找出文中作者观山的感受的一个字 “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该字的句子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①山阴:地名,即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的作品。 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县名,今浙江嵊县 ⑥经宿:一整夜。)

9、解盘下列句子中加着重是以的词语。(2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造门不前而返。造: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本乘兴行 濯清涟不妖

B.相与步中庭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C.欣起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即便夜乘小船就 心乐,伐竹取道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12、(甲)(乙)两文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友情,请从两文中找出 句表现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字的理由。(4分)

13、(甲)文的点晴之笔是哪一句?它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9、考虑,想到(2)到

10、B

11 、(1)略

(2)(王子猷)立即连夜乘小船到他那里去。

12、示例:甲文(1)念无与为乐者,遂到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示寝,相与步于中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1)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示例:甲文(1)在孤寂中寻求快乐,首先以的是张怀民,可见两人友情的非同一般。(2)心心相通,共同的感受月色的美好,漫步庭院。(3)处境相同,心境变相同,可谓知己。乙文:(1)当内心感到孤寂彷徨无人可诉说时,首先想到的是戴安道,可见两人友情之深。(2)王子遒不惧戴安道家路途遥远去找他,可见两人感情深厚。(2分)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分)当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微妙的,其中2包含着被贬谪的孤寂与悲凉,赏月的愉悦与朋友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