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何不。③踯躅(zhzh):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6、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2分)
(1)余 /常 于 土 墙 凹 凸 处
(2)子 之插 花 /能 备 风 晴 雨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2)鞭数十 ( )
(3)案头瓶花不绝( ) (4)觅螳螂蝉蝶之属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9、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3分)
相同之处是: 。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6. (1)余 /常 于 土 墙 凹 凸 处
(2)子 之插 花 /能 备 风 晴 雨露
评分标准:每处1分。
7. 评分标准:每空1分
在 用鞭子打 断 类
8.评分标准:每句2分。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9. 评分标准:每空1分
写的都是“物外之趣”
“童趣”
“闺房之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6分)
(1)项为之强( ) (2)果如鹤唳云端(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5)方出神( ) (6)驱之别院( )
20、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 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土墙凹凸处
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2、.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的哪几件趣事?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3分)
答:
23、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2分)
答:
19、僵硬 果然 把 兴致 正 驱赶 20、D 21、略22、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2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
(3)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
20.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某种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4分)
22.拓展:
(1)写出莲花的两个别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莲花的课外诗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多 (2)洗、洗涤 (3)更、更加 (4)亲近而不庄重(4分)
20.略(2分)
21.借物抒情(或者:托物言志);追求隐逸;贪图富贵;洁身自好。(4分)
22.(1)芙蓉、荷花、风露佳人等(1分)(2)略(1分)
【阅读古典文化】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
③无丝竹之乱耳( ) 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干扰(扰乱、使……乱)④所以,因此
21、①(虽然)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22、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
示例一: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同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在交友时,要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的影响,不交损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
示例二: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示例三: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诚然如此,无论“鸿儒”还是“白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关键在于如何找出别人的优缺点,由此学习他人的优良之处,对于他人的不足,则应剔除,并反观其身,思之鉴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薄暮冥冥、厚此薄彼B.去国怀乡、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13.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
个原因。(2分)
14.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2.(3分)D
13.(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14.(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19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
⑵无论魏晋。 无论( )
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⑵不足为外人道也。
.
18、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任选一句即可)(1分)
.
19、从两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3分)
(1) ;(2) ;(3) 。
16、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⑴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⑵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⑶延:邀请
(4)属:类
17、(4分)
⑴渔人一件一件地向他们讲述自己知道的事,桃花源中的人都感到惋惜。
⑵不必对外面的人说起。
18、略(1分)
19、(3分)(1)环境优美;(2)和睦安乐;(3)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
核舟记(10分)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其船背稍夷 ⑵钩画了了
15、给下列句子划出一处朗读停顿。(1分)
居 左 者 右 手 执 蒲 葵 扇
16、在文中找出两个同假字并解释。(2分)
⑴ 同 ,解释 ⑵ 同 ,解释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8、作者评论王叔远的微雕技术“ ”,还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这一点?(3分)
14、平;清楚明白
15、居 左 者/ 右 手执蒲 葵 扇
16、衡同横,横放;诎捅屈,弯曲;
17、略
18、嘻,技亦灵怪矣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人8窗6物34字……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6.《陋室铭》中“铭”的意思是 。《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3分)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惟吾德馨 ( )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9.“何陋之有?”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10.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3分)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什么样的高尚品德?(3分)
9.有什么简陋的呢?点明中心,照应“惟吾德馨”
10.托物言志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爱君子之德的情怀,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后一句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8.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2分)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妻子不觌 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10.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
1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 ;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2分)
8.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9.著名 使……劳累 妻子儿女 看
10.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
12. 居室的主人情趣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6、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
4(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5、(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6、(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