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答:
17.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共2分)
18.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 (意对即可)。(3分)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7分)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①而置雌雉,或问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②,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③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④,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 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走。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④伉俪:伴侣。
2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① 置雌雉 ②如是数年 ③以首触庭前香案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
23、从“猎者亦死,竟绝后”这样的结果中,你获得什么启示?(2分)
21、①放。②这样。③碰。
22、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
23、告诉我们一味的利用别人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是会遭报应的。古话说得好:“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阴 (3)弈者胜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B.行者休于树 于厅事之东北角
C.朝而往,暮而归 学而不思则罔
D.杂然而前陈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7、(1)意趣、情趣,(2)茂盛 (3)下棋 18、B
19、游玩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老虎之死(10分)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虎谓其衷,益爱近之。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小而善缘( ) (2)辄使猱爬搔之( )
(3)益爱近之( ) (4)久之(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2)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
24.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启示?(请不少于两点)?(2分)
22.(1)擅长 (2)就 (3)更加 (4)音节助词,无意。
23.(1)(老虎的脑袋)让猱挠个不停,挠出了个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
(2)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并把吃剩的余渣用来献给老虎。
24.例:(1)弱小的能打败强敌。(2)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是取胜之道。(3)暗箭最容易伤人。
(4)爱听恭维话等,容易使人们被片面的感觉蒙蔽,看不见客观真相。(5)须提防阿谀奉承的小人。(意对即可)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具答之 (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4)欣然规往( )
19.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安陵君其许寡人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4分(1)详细 (2)通“邀”,邀请(3)从前的,旧的 (4)计划(每小题1分)
19.(2分)C 20.(4分)(1)(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这里面的人说:“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起。”(各2分)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10——13题。(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佁然 ( ) ②凄神寒骨( )
③斗折蛇行( ) ④不可久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呆呆的样子 ②使……凄凉 ③像北斗星那样 ④停留 (4分,每空一分)
11.①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2分) ②小石潭的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
1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分)
13.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3分)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12--16题。(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12、(1)吃一顿。(2)正确的方法。
13、B
14、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5、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16、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五色交辉 ②相与步于中庭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山川之美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遂与外人间隔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病终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6.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写景精妙纷呈,但抒情各有千秋,请分别谈谈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 ①交相辉映。(1分) ②共同,一起。(1分) (共2分)
13. C (2分)
14.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分)
15、山川;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月色如水。(每空0.5分,共2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喜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答对一点即可,1分) 乙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1分)(共2分)
犯 日 忌 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②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③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 ,阖门④,撤瓦灌穴,购僮⑤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②椸(yí):衣架,晾衣竿。③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④阖(hé)门:关闭门户。⑤僮:仆人
6.对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爱鼠,不畜猫犬。(畜:饲养,喂养) B. 购僮罗捕之。 (购:购 买)
C. 以为己生岁直子。(直:通“值”,遇到,碰到) D.且何以至是乎哉? (且:究 竟)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B. 饱食而无祸。 长跪而谢之曰
C. 夜则窃啮斗暴。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 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对老鼠“恣鼠不问”,任由老鼠妄为,是因为他出生于鼠年。
B.后来居住的人千方百计捕杀老鼠,是因为他认为老鼠是盗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坏家伙,必须彻底消灭。
C. 某氏时,他家的老鼠“饱食而无祸”;后来,它却落得“杀鼠如丘”的下场,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告诉我们放纵猖獗、祸害别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D.这是一则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祸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让我们对那些危害百姓的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纵容妥协,一定要坚决打击。
9. 翻译句子 (6分)
①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上文《犯日忌》)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6.B; 7.C; 8.A;
9.(4分)①哎!那些老鼠以为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是可以永远过下去呢!(抓“以”“恒”一字1分)②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亲戚朋友都要背叛他。(抓住“至、畔”字一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