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从流飘荡 ( ) ② 猛浪若奔 ( )
③互相轩邈 ( ) ④窥欲忘反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从流飘荡 顺、随 猛浪若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远处伸展 窥欲忘反 通“返”返回
18.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对比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分)
树林阴翳: 然则何时而乐耶: 颓然乎其间者
或异二者之为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春和景明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6、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夸张)B.、锦鳞游泳(拟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D.、静影沉壁(比喻)
27.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答:
23、略24 、略 25、D 26、B 27、提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百姓;以百姓乐为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要联系自己实际才给全分)
比较阅读(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十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注释】①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2)咸施之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日有食岁有衣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
11.选出和所给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不以物喜
A.以养济群族之人 B.是以先帝简拔 C.皆以美于徐公 D.属于作文以记之
12.从甲文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哪些事情是其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4分)
8.(1)探求 (2)全、都
9、(1)(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10、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
11、B
12、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十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非亭午夜分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B.或王命急宣
稍稍宾客父,或以钱币乞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故渔者歌曰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以生动简练的笔墨描写三峡之山,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②③④段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分别描写了三峡之水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C.文章语言凝练,“清荣峻茂”四字再现了三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的特点。
D.文章在描绘三峡的景物时,既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⑵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9.(3分)C
10.(3分)B(第④段写秋天,并没有写水,只是突出景色的凄异、悲凉。)
11.(4分)⑴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骏马乘风而行,也不觉得快。
⑵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鸣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十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注释】①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2)咸施之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日有食岁有衣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
13.选出和所给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不以物喜
A.以养济群族之人 B.是以先帝简拔 C.皆以美于徐公 D.属于作文以记之
14.概括甲文的内容。(2分)
15.从甲文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哪些事情是其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2分)
10.(1)探求 (2)全、都11、(1)(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12、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13、B 14、点明主旨,表达作者阔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15、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十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
6.翻译划线句子: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5.B(3分)6.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4分)
7.天下独绝,山、水(2分)8D(3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答:
17.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共2分)
18.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 (意对即可)。(3分)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7分)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①而置雌雉,或问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②,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③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④,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 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走。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④伉俪:伴侣。
2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① 置雌雉 ②如是数年 ③以首触庭前香案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
23、从“猎者亦死,竟绝后”这样的结果中,你获得什么启示?(2分)
21、①放。②这样。③碰。
22、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
23、告诉我们一味的利用别人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是会遭报应的。古话说得好:“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阴 (3)弈者胜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B.行者休于树 于厅事之东北角
C.朝而往,暮而归 学而不思则罔
D.杂然而前陈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7、(1)意趣、情趣,(2)茂盛 (3)下棋 18、B
19、游玩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