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6.《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 “ ”。(3分)

17.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大约 (2)缠绕 (3)呆呆的样子 (4)忧伤的样子

15.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因为那里环境过于清冷,不适合长久的居住,于是记录下小石潭的景色离开。

16.(每空1分,共3分)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7.(每空1分,共4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期间  内心悲凄、孤寂之情  独钓

岳阳楼记(选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醉翁亭记(选段)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朝夕阴 (2)多会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之 醉翁亭

B.、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C.、若夫日出林霏开 不知人之乐

D.、览物情 四时景不同

14.翻译下列句子。(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 ”;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语句是“ ”。(2分)

16.请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2分)

12.(1) 晖:日光  (2)在(2分)

13. D(2分)    

14.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2分)

1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分)  

16.①甲文写水景,乙文写山景 ②甲文写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③甲文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文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 (2)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 (4)而之不可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1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11.(1)沾染;污染  (2)我  (3)听说 (4)命名

12. (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2)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13.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_

(2)林壑美 尤:______________

(3)行六七里 山:______________

(4)饮少醉 辄: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环绕(2)特别,尤其(3)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就

11、(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9.唐(1分)     刘禹锡(1分)

10.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3分)

11.B(3分)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9.上文《核舟记》的作者是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

B.本段文字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绍也最为详细。

C.本段文字既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

D.本段文字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

9.魏学洢(2分,写错字不得分)

10.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3分,关键词“峨冠”、“为”)

11.D(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7-11题。(17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语文试题  第3页  共6页                                语文试题  第4页  共6页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⑶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溪深而鱼肥  C.贤者而后乐此  D.而民欢乐之

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颓然乎其/间者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11、简答题。(5分)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7、(4分,每题1分)

①摆开。  ②为,是。  ③回头看  ④同“汝”,你。  

8、D(2分)  9、C(2分)

10、(4分,每句2分)

①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②有品德修养的人也以此为乐吗?

11、①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2分)

②(3分)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随遇而安、醉心山水、宽容而闲适)。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调整自己,积极应对。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流飘荡 ( ) ② 猛浪若 ( )

③互相轩 ( ) ④窥欲忘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从流飘荡   顺、随                  猛浪若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远处伸展               窥欲忘反   通“返”返回

18.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对比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分)

树林阴翳 然则何时而乐耶: 颓然乎其间者

或异二者之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春和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6、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夸张)B.、锦鳞游泳(拟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D.、静影沉壁(比喻)

27.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答:

23、略24 、略  25、D   26、B    27、提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百姓;以百姓乐为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要联系自己实际才给全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