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评分标准:每句句意翻译准确通顺,得2分。共4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评分标准: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江苏连云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分)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3分)
11.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4分)
8.B
9.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1) 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11.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新课 标 第 一 网
(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12分,30题4分每小题2分,其他每题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② 的主旨。
26.答案示例:善行,如寒冬里的一朵腊梅,能够唤起人们对温暖春天的无限憧憬;善行,如荒漠里的一粒种子,能够让曾经的荒漠变成莺歌燕舞、芳草萋萋的绿洲。
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湖北恩施)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8段】主要写的是 ▲ 。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
18.(2分)(1)牵扶,领;(2)大声说话、喊叫;(3)悠闲自得;(4)依照,按照。
说明:此题2分,每小题0.5分。
19.(2分)(1)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1分);(2)你不足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分)?
说明: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20.(2分)【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1分)“B段】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1分)。
说明:一空1分,意近即可。
21.(2分)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止确即可。
(黑龙江绥化)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世人盛爱牡丹 盛:多,众 B. 无案牍之劳形 形:身体
C. 不蔓不枝 蔓:长出藤蔓 D. 陶后鲜有闻 鲜:少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 甲文紧扣“□□”这个文眼,运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从 、 、和 三个角度描写了陋室,表现了陋室不陋的题旨。
9. 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拿古贤之名室与“陋室”相提并论,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
B. 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主要表达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乙文借歌咏莲寄寓洁身自好、鄙弃名利的志向。
C.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D. 甲文中作者安居陋室,厌弃官场生活,却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不愿与下层人民交往,自然流露出消极避世的心态;乙文作者则身居官场,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A(广泛,普遍) 7.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8.德馨 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 (或:室外景、往来人,室中事) 9.D(甲文并无消极避世之意,主要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选择。)
义 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走,则又从之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 (4)金亡其半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答出两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2分)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顾影颓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浴于汤池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投以骨
C. ①循山而东 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 ①不得其所止 ②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6.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7. 顾:回头看 但;只
8.A
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
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可爱者甚蕃 蕃: ⑵ 陶后鲜有闻 鲜:
⑶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⑷ 予谓菊 谓: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莲,在作者心目中是君子的形象,那么,君子应当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4分)
19、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 (限填4个字),借赞美莲花歌颂君子的可贵品质。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第一段运用描写,展现莲的形象;第二段是 ,通过品评菊、莲、牡丹,揭示主旨。“爱莲”即爱 。通篇章法严谨,而行文却跌宕有致,摇曳多姿。
16、⑴ 多 ⑵ 少 ⑶ 洗涤 ⑷ 认为、以为 每小题1分 共4分
17、⑴、我则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⑵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每句2分 共4分
18、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随俗浮沉,也不自我炫耀,行为方正,豁然大度,质朴庄重,不慕名利 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9、托物言志 议论 君子之德 每空1分 共3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