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记》片段,回答问题。(14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

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4分) (

A. 春和明B. 岳潜形

四时之不同(《醉翁亭记》) 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C. 登楼也D.下天光

是陋室(《陋室铭》) 负势竞(《与朱元思书》)

E. 谗畏讥

先天下之忧而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洞庭山水,迁客骚人们的情感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作者如何理解他们的这种表现?(3分)

9

选文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观,其友滕子京恰是此忧乐观的践行者,可与“古仁人”齐肩。你能否从中国历史上,再举一“古仁人”之例,联系其事迹或作品进行分析。(3分)

[5a505121446ccab1.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选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其喉 (2)不诬哉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3分)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1)咬  (2)确实、的确  

2.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4.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

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___________

(3)正浓

(4)数十

(5)喷以烟

2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20、颈,脖颈 通“僵” ,僵硬 被兴致,兴趣  鞭打(用鞭子打)  慢慢地      21、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22、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   (概括合理均可)   23、(3分)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滁皆山也 环:( )

  (2)醉翁之不在酒 意:( )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12.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分)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指《醉翁亨记》。 ②商人。 ③查税征税。

8.(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9.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10.琅琊(山)    酿泉

11.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2.《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项为之强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徐喷以烟 (4)果如鹤唳云端

  (5)余年幼,方出神 (6)鞭数十

  (7)徐喷以烟 (8)以丛草为林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原因:

  启示:

 

1、(1)强通僵 僵硬的意思 (2)在(3)慢慢的(4)鸟鸣(5)正(6)用鞭子打(7)用(8)把……当做……  2、A  3、略  4、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还要有爱心。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8—11题。(1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 ) (2)常蹲身( )

(3)凹者为( ) (4)数十,驱之别院( )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

(2)

10、请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4分)

8、(4分)强同僵,僵硬 ;其:指自己;壑:山沟,鞭:用鞭子打   9、(6分)(1)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用烟雾慢慢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一景观当作青云白鹤看。10、(3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11.(4分)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流行)B.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实在)

C.未尝不文嗟悼(面对)D.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

27.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iE确的一组是

①曾不知老将至 ②犹不能以兴怀

③当其欣所遇 ④亦将有感斯文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2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俯察品类之盛

C.死生亦大矣D.。齐彭殇为妄作

29.翻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                         

    26.A    27.D    28.D    33.  C    34.B

    29.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童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童趣》作者_______, ____代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项为之喷以烟

③作青云白鹤 数十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2.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5分)

19. 沈复   清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20. 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景象、景观      ④抽打或用鞭子打

21. ①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②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出来俩只小虫子就被吞掉了。

22. 物外之趣: 观蚊为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回忆文言文《童趣》,完成8—13题。(17分)

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每题0.5分)

(1)项为之(2)鹤云端

(3)夏蚊成雷,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4)喷以烟。( )

(5)数十,驱之别院。( ) (6)虫蚊为兽。( )

9.写出两个出自本文成语并解释(2分)

(1) :

(2) :

10.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11.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12.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3分)

13.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8-10题 (略,参照教参与课本)

11.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12. 癞蛤蟆   土砾凸者    草

13.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下列加点字。

时有物外之趣 喷以烟

怡然自得 数十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0.写出两个本文产生的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1.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无不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如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80字左右)

8.(4分)①所以;②慢慢地;③愉快的样子;④用鞭子打。

9.(6分)①心里所想像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②舌头一伸,两只虫子都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了。

10.(4分)明察秋毫.庞然大物,造句略。

11.(6分)答案略。要求体现想像力,语言生动,叙述通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