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物外之趣 (2) 果如鹤云端
(3)数十 (4)项为之
10、翻译句子。(2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11、简述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3分)

12、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1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2分)

9. (1)超出事物本身 (2) 鸟鸣 (3)用鞭子打  (4)“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共4分,每空1分)

10.(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2分)

11.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3分)(意思对即可)

1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分) 13.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 12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屋舍俨然 俨然:( ) ②阡陌交通  交通:(     )

③宠辱忘 偕: (     ) ④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

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各用一句话说说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从乙文括号中的句子里任选一处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①整齐的样子   ②互相通达   ③ 一起    ④ 探求   (4分)

6. ①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气,逍遥自在。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4分)

7. 甲:进得桃花源中,一片祥和景色映入眼帘。

乙:尽览岳阳楼的美景,不由想到自己的远大抱负,由衷感叹。 (意对即可,2分)

8. 例:【沙鸥翔集,锦麟游泳】  水波之上,有鸥在飞翔,成群结队,翱翔于天际之间。水面之下,波光粼粼,斑斓的鱼儿也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彩。

水之上,水之下皆有美景,相映成趣。飞鸟,游鱼尽得之,何谈不美? (2分)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17--21题。(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①必细察其( )

②私作群鹤舞空( )

喷以烟( )

怡然自得( )

18、找出文中的成语(至少找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 _。

19.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横线上。(3分)

21.说说作者幼时为什么“时有物外之趣”? 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3分)

17、(1)花纹 (2) 比 (3)慢慢地 (4) 喜悦的样子(2分,意对即可)

18.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19、(略)

20.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3分,填对任意3个即可得满分)

21.一问:①他有很好的眼力,能“张目对日”。    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③能大胆联想和想象。  

二问: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2分,意对即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

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记述了哪三件趣事?(用三个或者四个字概括)(3分)

9.读了本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

7、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

8、观飞蚊(观蚊成鹤)  观草蚁(神游山林)  观虫斗(观二虫斗)

9、善于观察      善于联想和想象    有好奇心(充满童真童趣)  每点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出:既,得其船 皆酒食

B.复:前行 不出焉

C.乃:大惊 不知有汉

D.舍:便船 屋俨然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上。(1分)

→ →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10.略 11.D

12.他们从未见过外面的陌生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13.略 14.B15.D

16.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17.(1)缘溪/行 忘/路 (2)有/良田

18.武陵的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19.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希望过自由的生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3~17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 ( ) ②行数里 ( )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 ) ④自不如远甚也( )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7.【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13.答案:①tiáo ②fǔ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5.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16.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7.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岳阳楼记》片段,回答问题。(14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

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4分) (

A. 春和明B. 岳潜形

四时之不同(《醉翁亭记》) 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C. 登楼也D.下天光

是陋室(《陋室铭》) 负势竞(《与朱元思书》)

E. 谗畏讥

先天下之忧而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洞庭山水,迁客骚人们的情感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作者如何理解他们的这种表现?(3分)

9

选文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观,其友滕子京恰是此忧乐观的践行者,可与“古仁人”齐肩。你能否从中国历史上,再举一“古仁人”之例,联系其事迹或作品进行分析。(3分)

[5a505121446ccab1.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选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其喉 (2)不诬哉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3分)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1)咬  (2)确实、的确  

2.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4.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

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___________

(3)正浓

(4)数十

(5)喷以烟

2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20、颈,脖颈 通“僵” ,僵硬 被兴致,兴趣  鞭打(用鞭子打)  慢慢地      21、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22、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   (概括合理均可)   23、(3分)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滁皆山也 环:( )

  (2)醉翁之不在酒 意:( )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12.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分)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指《醉翁亨记》。 ②商人。 ③查税征税。

8.(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9.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10.琅琊(山)    酿泉

11.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2.《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