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具以情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 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 2 分)

8.唐朝 柳宗元 9. C  10.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11. 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 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9.(2分)宋   苏轼

10.(3分)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1.(3分)A

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

6.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4.(2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3分)怡然自乐

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

6。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4.(2分)北宋(宋)    欧阳修  5.(2分)来到溪边钓(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    6.(3分)乐亦无穷

《岳阳楼记》(节选)

①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

6。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4.(2分)北宋(宋)  范仲淹    5.(2分)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6.(3分)感极而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4、唐朝 柳宗元

  5、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6、黔驴技穷

2009

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白者频来顾视之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 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 _。(3分)

12.当做是   具备  具有 

13.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

14.\\\'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15.慈及其相近意思的词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A.、屋舍俨然 B.、仿佛若有光:
  C.、便还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2分)

1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分)
                                 



11、 A、整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C、通“邀”,邀请。 D、妻子与子女。

12、略

13、为外界社会的动乱、__,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4、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__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丛草为林( ) ②舌一吐而二虫所吞(   )

出神( )  ④数十(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幼年的我经常有许多的奇思妙想,遨游于想象的王国中。当作者置身于墙边的杂草丛中时,有四个奇特的想象:即把“ ”想象为“ ” ;把“ ”想象为“ ”;把“ ”想象为“ ”;把“ ”想象为“ ”,作者神游其中,自得其乐。(4分)

5、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时有物外之趣”?(4分)

2、(1)把(2)都(3)正(4)用鞭子打、鞭打

3、(1)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

(2)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 愉快而又满足。

4、即把“丛草”想象为“树林” ;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土砾凸起的地方”想象为“小山丘”;把“土砾凹的地方”想象为 “山沟”

5、(1)有敏锐的观察能力(2)热爱自然,热爱生活(3)有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4)有审美意识和能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1)沿溯阻绝。 沿: (2)林寒涧。 肃: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0.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1.甲乙两文都有对水流湍急的描写,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4分)

22.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2分)

18顺流而下    寂静

19(1)即使是乘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0. B

21湍急  清澈   山高谷深  山上树木葱茏

22.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