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余忆童稚,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昂首观之 ②项为之强
11、请你翻译下面语句。(2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译文:
12、文中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2分)
13、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9.A
[732a175e5fb5ea13.gif]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8—10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
⑴.阡陌交通( ) ⑵. 便要还家 ( )
⑶.处处志之( ) ⑷. 后遂无问津者 (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无丝竹之乱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8.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做标记 ⑷渡口
9.C(都解释为“对”“给”“向”;A项前句结构助词“的”;后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前句“乃”解释为“于是”、“就”,后句“乃”解释为“竟然”;D项前句“焉”兼词解释为“从这里”,后句“焉”不译,语气词)
10. (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2)老人和孩子们,都安闲快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本文选自 ,作者 , (朝代)人。(3分)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
⑵焉得更有此人( )(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文中哪个字可以作为本文的文眼?为什么?(4分)
[e8e1330b98ada590.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若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丈之外 寻找B.独无钩乎 唯独
C.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聚集D.坠缀葑草之上 点缀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和例句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炎帝之少女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章由鱼之贪食吞钩,推及人之贪图名利,令人深思。
B.本文既是一幅绝妙的西湖鱼乐图,也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教育诗
C.本文触景生情,以小见大,悟出“贪食吞钩”的道理。
D.文章告诉我们:有些表面上好吃的的食物,实际上可能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毒药。
5、C 6、B 7、D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定。④浣:洗衣。
2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2分)
(1)黄发垂髫( ) (2)甫行数里( )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 ) (2)悉如外人(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3)自恨不如远甚也( )
3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恨不如远甚也!
3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3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tiáo fǔ 29、(1)交错相通 (2)全、都(3)正、正在(4)遗憾
30、(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自恨不如/远甚也!31、略 32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完成13-15题 (6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4.翻译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2分)名:出名(或著名) (2) 德馨:品德高尚
14、(2分)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5、(2分)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和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19~23题(16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⑥就:拜访、访问。 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 )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注:这题是我根据以往经验杜撰的,(B)段中我从四望皎然猜测是描写月光的。没有去查资料考证,请谅解。)
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总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阅读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选段,完成17—18题。(共4分)
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8.这段文字在描绘景物方面很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这方面作一些点评。(2分)
17 写小丘所处位置及小丘的形貌。(2分,意思对即可。)
18文中描绘景物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则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丘的奇特风光,展现了永州一带山水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传神。(2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18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2.用课文原句在横线处填空。(2分)
13.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2分)(1)许:_________________ (2)去: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符号画出限定句子。(2分)
(1)用“~~~”画出第①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2)用“( )”标出描写少游鱼动态的句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 每空1分,共2分。(1)似与游者相乐 (2)不可知其源
13.每个1分,共2分。 (1)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2)离开
14.每方面1分,共2分,多画、少画不给分。 (1)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 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
15.译出“以”和“清”二个词1分,句子大意大正确1分,共2分。因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过于冷清(凄清)
16每句1分,共2分。凄神寒骨 消怆幽邃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