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njj00169_0020_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njj00169_0020_2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njj00169_0020_3为之强njj00169_0020_4。又留蚊于素帐njj00169_0020_5中,徐njj00169_0020_6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njj00169_0020_7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njj00169_0021_0。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3、如果你去图书馆查找关于《童趣》的资料,那么,你首先从 朝这个朝代的目录中找出本文作者 ,而要找《童趣》这篇文章,你就得拿起《 》这本书了。(3分)
24、下面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昂/首观之,项/njj00169_0020_3为之强njj00169_0020_4B.又/留蚊/于素帐njj00169_0020_5中C.盖/一癞虾蟆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5、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项为之强 ② 徐喷以烟 ③方出神 ④ 二虫尽为所吞
26、翻译: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分)
27、联系课文,你认为要做到“时有物外之趣”应具备哪些条件?(3分)
(15分)23 、(3分)清 沈复 《浮生六记》 24、(2分)A
25、(4分)①通“僵”,僵硬 ② 慢慢地 ③正 ④ 全,都
26、(3分)夏夜,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7、(3分)观察细致,有丰富的想象力,热爱生活(或有生活情趣)
阅读《螳螂捕蝉》完成11—14题。(16分)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①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③,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⑤也。
【注释】①委身:紧贴树枝。②曲附:弯起前肢。③延颈:伸长脖子。④务:一心。⑤患:祸患。
11、下列句中的“其”字各代谁或什么,填在答案栏中。(2分)
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②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12、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4分)
①(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②(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
14、本文写了 、 和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可用原文回答)(6分)
11、①代树 ②代黄雀 12、①螳螂 螳螂 ②黄雀 黄雀
13、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的身后边潜在的祸患。(关键词:欲、顾、其,错一词扣1分,语句通顺1分,扣完为止)
14、蝉 螳螂 黄雀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意对即可得分)
阅读《童趣》一文,完成6-10题。(15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填入括号。(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 ) ②二虫尽为所吞 为:( )
③作青云白鹤观 观:( ) ④方出神 方:( )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及用法与“藐小之物”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C.、使之冲烟而飞鸣D.、驱之别院
8、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3分)
① ② ③
9、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10、翻译句子。(3分)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略 7、A 8、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9、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10、原来是一只瘌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了进去。(关键词:盖、尽、为,错一词扣1分,语句通顺1分,扣完为止)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3分)
(1)兴正浓 兴: (2)方出神 方:
(3)鞭数十 鞭: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观之,兴正浓(《童趣》) 之: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童趣》) 之:
8.谈一谈“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运用的写法? 好处是什么? (2分)
答:
6.(1)兴致(兴趣)(2)正(3)用鞭子打 (鞭打)(3分,每题1分)
7.(1)草间争斗的虫子(虫子)(2)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 分,每小题1分)
8.夸张或联想、想象,突出童趣。(2分,手法1分,作用1分。答出其中一组矛盾和解决办法即可。用自己的话来答,意思对也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 代文学家 写的《浮生六记》(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①能张目对日(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
⑤徐喷以( )烟。 ⑥果如鹤唳( )云端。
3、请区别下面每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4分)
见藐小之物( ) 项为之强( )
昂首观之( ) 以虫蚁为兽( )
4.翻译句子(4分)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3分)
6、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 ) (2分)
A.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B.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C.第三段写出了作者细察的乐趣。
D.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写出了作者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1——4略 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6、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7,D
爱莲说(10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
③不蔓不枝( ) ④香远益清( )
19. 翻译文言语句。(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爱莲”即爱君子之德,根据文中语句,简要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该有哪些美好品质。(2分)
21. 短文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怀,你觉得有何言外之意?(2分)
18.①多;②立;③生枝蔓;④更加。
19.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20.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端庄质朴,雅致的形象。
21.对当时人们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
桃花源记(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
2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 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23.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24.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26.语段中村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中可见村人什么心理?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4分)①鲜嫩美丽② 与世隔绝的地方③沿着、顺着④随即,不久 22.(2分) C 23.(2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24.(2分)世外桃源 现在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5.(2分)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6. (2分)不想让外面的战乱破坏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阅读《三峡》中的文字,完成6—10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良多趣味: ②沿溯阻绝: ③哀转久绝: ④属引凄异: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8.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以:不以疾也 岁以大穰 B.其:飞漱其间 恐前后受其敌
C.或:或王命急宣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D.之:春冬之时 默而识之
9、李白在彼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后答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答:
(2)此诗与《三峡》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答:
10、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略8、 B(2分)
9、(1)三方面的内容是相同的: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高猿长啸c万重山影(2分) (2)不同。前者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后者通过景物描写介绍三峡的壮丽景色。(2分)
10 合适。与“良多趣味”一致,春冬三峡给人美感。引用诗句写秋天三峡给人以悲凉之感。说明三峡四季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如有同学写不合适,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童趣》,回答文后的问题。(2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2分)
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② 徐( )喷以烟。
③ 果如鹤唳( )云端。 ④ 方( )出神
8、指出加点的词在文中指代的事物。(3分)
①必细察其纹理( ) ②昂首观之( )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④蹲其身( )
⑤观之,兴正浓( ) ⑥驱之别院( )
9、翻译句子(8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课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6分)
11、学习课文之后,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4分)
6、沈复《闲情记趣》7、略 8、①代藐小之物 ②代蚊子 ③代蚊子 ④代自己 ⑤二虫斗草间 ⑥代蛤蟆 9 、①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②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③ 我便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玩,愉快而又满足。④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10、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 ②游山林丘壑 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 ②土墙凹凸不平处,花台小草丛生处。③癞蛤蟆捕虫。11、①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②保持天真烂漫的好奇心。③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④仔细观察,留心身边的任何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②氅:chǎng。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不可具状 (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①而不知人之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不以物喜 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
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 生活态度。(2分)
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
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宜:适宜、适合)
10.(2分)与民同乐;恬淡自适(闲适、悠然、淡泊名利)。
附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 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 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