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意思。

⑴不见月( ) ⑵沿阻绝( )

⑶乘奔风( ) 引妻异(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用原文句子填空。

⑴描写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⑵描写三峡山的高大的句子是:

4、文中写到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其中的三个季节的特点。

⑴夏季:

⑵春季:

⑶秋季:

5、上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李白的一首诗。请将李白的这首诗默写下来。

1、⑴(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⑵(sù)逆流而上。    ⑶(yù)驾。   ⑷(zhǔ)动词,连接。      2、⑴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⑵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很多趣味。    3、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⑴水流湍急(或:水势迅疾凶猛)     ⑵景色秀丽(或:景色秀丽奇绝)     ⑶景物肃杀(或:瑟瑟凄凉)                    5、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将文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有所 语:说话B.、东坡右足 现:表现。

C.、其两膝相者 比:挨着。D.、佛印类弥勒 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

A.、神情与苏、黄不 予作文以记之

B.、两战战,几欲先走 屠自后断其

C.、不能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

D.、中间力拉崩倒声 左臂挂念珠倚

4、在上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

(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 的特点。

1、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   2、B     3、B

 4、(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佛印极像弥勒pú sà ,敞胸露怀,抬头仰望。(3)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2、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3、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1、总分        2、描写           3、空间

魏学洢《核舟记》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状。(2007年广西来宾市试题 )

1、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零数)

B.、①高二黍许(大约) ②珠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上面) ②其人视容寂(端正)

2、翻译下列句子。

左手倚一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第二段的结构形式是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1、B    2、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攀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

3、空间顺序  总-分    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

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开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东坡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答对其中的两点即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代哲学家。

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3、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4、请用现代汉语,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

5、读了此文,对于平常人们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想法?

1、出淤泥……不妖;     香远益清。2、品德高尚 。3、略。

4、言之成理即可。

5、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李唐来( ) ②不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④可爱者甚( )

⑤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⑥乎众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花之君子者也。

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爱菊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花 莲

4、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5、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8、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1、①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①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淤泥而不受沾染(污秽) ②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③莲,是花中的君子

3、D      4、C

5、衬托莲的高贵形象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排比 骈           8、不慕荣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是( )

A.、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D.、孔子云:何陋

2、下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强烈所爱,造成比较效果。

4、用文中原句回答。

⑴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⑵写莲体态的句子:

⑶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5、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A    2、D   3、A   4、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⑶莲,花之君子者也    5、(略。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周敦颐《爱莲说》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07年百色市中考试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 蕃: ②不不枝 蔓: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1、①多  ②长枝蔓  2、C  

3、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2、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何陋之有?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把下列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中的“诸葛”是指 。“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

5、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C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诸葛亮 扬雄

5、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阶绿(长到,长上) ②无案牍之劳(形状)

③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有仙则(取名) ⑤谈笑有鸿儒(大)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 ”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_______________ _ ”

4、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说出“何陋之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7、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二词化静为动,以景色的雅致暗扣“惟吾德馨”。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家中往来人物,表示自己礼贤下士。“有”“无”构成对比。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描写室中生活,以情趣的高雅表明“陋室”不陋。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名居以证“陋室”,道出“陋室”主人的高尚志趣和远大抱负。

1、D    2、B      3、惟吾德馨   鸿儒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有什么简陋的呢?    6、A        7、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