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以其境过清 以 ②凄神寒骨
③负势竞上 负 ④百叫无绝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从什么角度描写来描写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2分)
13.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使……凄凉;③凭依;③停止、消失。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溪流的岸势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无法知道源头在哪里。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2.答案:水的特点:甲 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 清澈和湍急。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乙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评分:答对一种情感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②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③,离离④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⑤弥佳,流连信宿⑥,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
注释:①践跻(jī):登临。②崿(è):山崖。③萧森:树木错落耸立的样子。 ④离离:排列的样子。⑤ 习:靠近,亲近。⑥ 信宿:连宿两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②良多趣味 良
③常闻峡中水疾 疾 ④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悉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11.两文都写了水“疾”的特点,但写作意图不同,(甲)文意在突出 ,(乙)文则是为了 。(2分)
12.两文表达了作者相同的情感,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9.答案:①飞奔的马。②确实,实在。 ③快。 ④都。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那层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怪异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三峡的壮美 引出下文对三峡的独特感受。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2.答案: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从甲文中的“良多趣味”与乙文中的“欣然”“流连信宿,不觉忘返”可以看出。
评分:情感1分,分析1分。共2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2) 佁然不动_______ (3)悄怆幽邃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3分)
15. (共3 分,各1 分)①大约② 呆呆的样子③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6. ( 2 分)翠绿的树,青葱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7. ( 3 分)作者借游玩想解脱而最终无法解脱的深层的悲哀。(意思相近即可)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北山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文首,白喙,赤足( ) ⑵其上多柘木( )
⑶故为精卫( ) ⑷是炎帝之少女( )
2、指出“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意义。(2分)
3、这篇寓言的题目可用一个成语概括,它就是“ ”,请你写出它的寓意。(4分)
(10分)1、⑴头 ⑵它 ⑶因此 ⑷这 (4分,每个解释1分)
2、“文”通“纹”,花纹(2分) 3、精卫填海(2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2分,只要写出其中一个比喻义即可)。
童 趣
沈 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吾日三省吾身 蹲其身B.以虫蚁为兽 可以为师矣
C.余忆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D.。 项为之强 知之为知之
9.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填空(4分)
①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 ”,本文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②文章通过 、 、 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怡然自得”这个成语在文中的意思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心里非常高兴。B.物外之趣产生的过程是:玩弄——观察——联想——想象。
C..“鹤唳云端”的图景是一幅凭借想象“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D.文中写作者心情是为了突出紧张的气氛。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以土砾凸者为丘。
(2)鞭数十,驱之别院。
8.B
9.①物外之趣 ②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不觉呀然一惊
10.C
11.⑴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
⑵抽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B.于时冰皮始解/冻风时作
C.冻风时作/属予作文以记之D.未百步辄返/饮少辄醉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气的恶劣使得作者“□□□□”,这种压抑激发了作者的出游的热情,等待“□□□”,他就偕数友飞出城门,来到郊外。山光水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无不展现出早春的精致。(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写法。这样的写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
B.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例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形象鲜明如画。
C.文章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罢秀发的始掠,准确传达出春天所特有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D.文中充满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恶,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感受着自然的可贵。
6 D (A、的样子\却 B、这时\时常C、余下\我 D、就)
7 高大的柳树夹立地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8 欲出不得 天稍和 悠然自得
9 B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形象鲜明如画”。 没有运用到夸张的手法。)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选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啮其喉 (2)信不诬哉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3分)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1)咬 (2)确实、的确
2.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4.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
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相顾惊疑 ▲ (2)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4)见山上人烟市肆 ▲
16.与“始悟为山市”的“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受之人,且为众人。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
18. 课文主要目的是介绍山市奇景,为什么又要写孙公子和他的朋友及其观感?(4分)
▲
15.(4分)看;高;通“才”;店铺
16.(3分)D
17.(3分)(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18.(4分)一是为了显示山市的真实性,二是借孙公子和他的朋友“相顾惊疑”到“悟”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山市奇景,既衬托山市之奇,又吸引读者。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日出而林霏开 ▲ (4)野芳发而幽香 ▲
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3分)
例句:名之者谁
A.其岸势犬牙差互B.无案牍之劳形
C.腰白玉之环D.置人所罾鱼腹中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0.我们知道此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写的,文中没有抑郁忧愁的愤恨,而以“乐”贯穿全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
17. ①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②情趣 ③散开,消散 ④开放 (4分)
18.C
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却寄托在喝酒上。(“之”、“得”、“寓”等关键字要落实,语言表达1分)(3分)
20. 如:在我们人生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和低谷,但我们可以调试自己的内心,尽量豁达乐观些,积极进取,总有快乐可寻。(3分,言之有理即可)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摴蒱(chū pú):古代一种赌具,类似“骰子”。
9.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1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B.“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 。
D.选文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展示出一副动人的美景。
9清 姚鼐 10 渐渐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11 B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