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执策而临之
9.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其真不知马也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徒以有先生也
D. ①执策而临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1.本文采用 的写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 之情。(3分)
8.①通“饲”,喂; ②面对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9.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尚且想(让它)与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语“且”、“等”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解释重点词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1.托物寓意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托物言志1分,思想感情2分。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2—16题。(10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去国( )怀乡 ②春和景( )明
13、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或以钱币乞之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15、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 ;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 _______。(2分)
16、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分)
12每对1个得1分,共2分
①国都 ②日光
13、B
14、每对1句得1分,共2分, 注意关键词“观”、“微”、“归”和句式的把握。
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
15对1句得0.5分,共2分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6、2分,指出名句及言者各 1分,如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
满井游记(10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呷浪之鳞 ②夫不能以游堕事
③而此地适与余近 ④琴能无纪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7.选文第一段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满井早春气息?(2分)
18.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5.①代鱼 ②坏,耽误 ③正好评,恰好 ④怎么(4分,每个1分)
16.(我)才知道效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2分,两个“始”必须译到位,否则扣1分)
17.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风力、游人、鱼鸟。(2分,写到其中三个即给2分)
18.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2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 ⑵野芳发而幽香( )
⑶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⑷伛偻提携 (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1、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2、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获得哪些启示?(3分)
[c3e94ca92338061a.jpg]
(2)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1、(4分)从诗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12、(3分)提示:从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奋发有为谈起,或从他们政治上无建树,却留下了千古奇文,修建了美轮美奂的文学大厦谈起。
示例: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难,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
(2)执策而临之 临: ▲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
(4)去而顾之 顾: ▲
19.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
20. 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21.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18.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19.(4分)(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20.(2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21.(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昔之浚湖者屡矣,而工程无考,非独纪载之阙也。语曰: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湖工既成,则筌蹄有所不计也。今之湖工,从事既久,积牍甚富,自他人视之,则亦荃蹄已而,而当事者以为有苦心存焉。爱汇录前后公牍,其重复者去之,雅驯者册之。前事之不忘,亦后事之师也。志工程。
(选自《东钱湖志》卷四)
注释:①浚:疏通 ②筌 :渔具 ③蹄:捕捉兔子的网 ④ 雅驯:指文辞优美,典雅不俗
1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①非独纪载之阙也: ▲ ②雅驯者册之: ▲
20.下列句子中与“自他人视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久之,目似暝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前事之不忘,亦后事之师也。
▲
2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这句话? (2分)
▲
19.①通“缺”,缺漏 ②记录(2分)
20. B(2分)
21.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啊。(2分)
22. “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这里比喻从前人们在湖疏浚以后没有记录,说明写作原因。(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袁宏道)
15.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2分)
①土膏微润 ▲ ②泉而茗者 ▲
16.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2分)
A.曝沙之鸟 辍耕之垄上
B.娟然如拭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红装而蹇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冷光之乍出于匣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18.文中所描写的春天充满“喜气”,请从文中选取一处景物进行分析。(2分)
▲
15.①肥沃 ②煮茶喝(2分)
16. D(2分)
17.(我)这才知道郊田之外并非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罢了。(2分)
18. 示例:山峦被雪水洗涤得干干净净,像刚擦洗过一般,又像刚刚梳过头洗过脸的漂亮女孩那样清清爽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充满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3.下列词语中的“回”字与“峰回路转”中的“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4.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 (2)辄: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6.用自己的话写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2分)
23、D 24、略 25、略 26、(1)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2)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⑴从小丘西((向西(9999999999999999999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A.如鸣珮环 ( ) B.其岸势犬牙差互( )
C.隶而从者 ( ) D.乃记之而去。 ( )
22.用原文回答。
(1)小石潭是如何发现的?(2分)
(2)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2分)
(3)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石潭的全貌及潭周围的环境的?(2分)
21、略22、(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从小丘西((向西(9999999999999999999行百二十步(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浩浩汤汤( tāng )B.、衔远山( xián)C.、互相轩邈( miǎo) D.、泠泠作响( líng)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翻译句子。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12.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3分)
13.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9、A 10、略11、略12、雄伟(或:壮阔、横无际涯) 听觉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13、乙文作者所写“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甲文中作者以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