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 善良的人 温而知新 旧的知识

B.、之者 以……为乐趣 匹夫不可夺志 无学识的人

C.、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不习乎 传授

D.、吾三省吾身 每天。 人谋而不忠乎 替。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B.、可为师矣 以:凭借。

C.、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书信。D.、疏食饮水 饭:吃饭。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书籍,作者是孔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的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告诉他的弟子,有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D.第③章《论语》孔子自述七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最后达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3:10 免费下载:《四川省青神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 善良的人 温而知新 旧的知识

B.、之者 以……为乐趣 匹夫不可夺志 无学识的人

C.、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不习乎 传授

D.、吾三省吾身 每天。 人谋而不忠乎 替。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B.、可为师矣 以:凭借。

C.、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书信。D.、疏食饮水 饭:吃饭。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书籍,作者是孔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的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告诉他的弟子,有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D.第③章《论语》孔子自述七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最后达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本题关键词:实而不满,子宫性不孕,子宫复旧不全,子宫不完全破裂,《永不长大的孩子》,不同极性寄生离子,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子宫颈不典型增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不惑之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