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童趣》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9.给划线字注音

(1)余忆童时( zhì ) (2)见小之物(miǎo )

(3)做 (nǐ ) (4)然称快(yí )

20.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张目对 ( 太阳 ) (2)首观之(抬,仰 )

(3)鹤云端 (鸟鸣 ) (4)作青云白鹤(景象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2.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

23.用原文填空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24.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19.zhì  miǎo  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20.(1)日  ( 太阳  )  (2)(抬,仰   ) 

(3)(鸟鸣   )        (4)(景象   )  (每空0.5分,共2分)

2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bea2f332691cfbc1.jpg]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 群响毕B.蝉则千不穷 视积薪后

C.鸟相鸣 为《梁父吟》D.横柯上 重岩叠嶂,隐天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猿百叫无绝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B.流飘荡 求而

C.鸢飞戾天 念无与为乐D.朱元思书 借旁近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13-24题,共96分)

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分)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14.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尝见均文,颇为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太守,召朴主簿,日引③与赋诗。(节选《梁书》,卷四十九)

注:①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②柳恽:南朝齐时诗人。③引: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

[8368be39c75d3a50.jpg]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8.菊之爱,陶后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秋(往,到)

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谓菊,花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姿D.及花既谢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1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11. (2 分)D       
12. (2 分)C          13.   (2  分) D

14、(2分)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淸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妖艳。(准确译出“独”“染”“溜”“妖     ”,语句通顺)

15、 (4分,每空1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    说明  可目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国怀乡

(2)至若春和

(3)而长烟一空

(4)予求古仁人之心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3.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2分)

14.作者不惜笔墨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其目的是什么?(3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11、(1)离开 (2)日光,阳光 (3)有时 (4)曾经 

12、(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2)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或: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正是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由此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的议论。(分析对即可)

15、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可。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前人之述矣( ) (2)连月不 ( )

(3)暮冥冥 ( ) (4)至若春和明(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9.(4分)(1)详尽(2)放晴(3)迫近(4)日光(各1分)

10.(4分)(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2分)

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才两种感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12.(4分)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宜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注释

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陋室 (斯:这)

B.可以素琴(调:调整)

C.平心率下,不亲戚(私:对……偏心)

D.但当速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贩葱为业

A.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可调素琴,阅金经

C.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D.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5、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12.B、13.D、14.C、15.(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⑶亭以雨名,志喜也 (   ) ⑷甲子又雨 (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农夫相与忭于野。

1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情趣                      (2)      离开           

(3)   记                     (4)       下雨         

12、( C  )(3分)

13、翻译句子(4分)

(1)    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    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14.(4)

(1)醉翁亭:太守自谓也。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2)       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佁然不动(     )

③时欲登舟至沙市(     )    ④任之而已(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 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 ,乙文表现了 。(4分)

7.①大约  ②呆呆的样子  ③想要  ④罢了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一个错别字扣1分)

9.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     孤寂、忧伤     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4分。 )

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词1分,共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ca45b4a6603b810.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