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节选)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扣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选文作者是_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①、②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C.作者与“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9.宋     范仲淹(2分)

 10.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行为表现不同(关键词:求,异。3分)

11.C(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 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宋代的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9.《岳阳楼记》(1分)      范仲淹(1分)   

10.(3分)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3分)A

文言文阅读(18分)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本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15.请你翻译下面语句。(3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译文:

16、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两个)。(2分)

 

17.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3分)

18.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答:

[ce853f555f05dda6.jpg]

课外文言文(12分)

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 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补充注释:①翠鸟:翡翠鸟。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 遂:于是,就。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翠鸟先高作巢以避

(2)

18.翻译句子。(3分)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19.“翠鸟移巢”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0. “翠鸟移巢”的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3分)

17.(1)患:灾祸。恐:害怕。18.于是就被人捕捉到了。19.爱子,恐坠。20.自己和孩子都被人捉住。21.不要溺爱孩子(爱子应该有度,否则害己害子)

大鼠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 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

14、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被啖食:

(2)异国来贡狮猫:

(3)众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4)既而鼠跳掷渐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7、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2分)

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

14、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15、(1)总是   (2)正巧,恰逢   (3)都,全  (4)慢慢,迟缓

16、看到这种情况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17、C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 ,“藻、荇”是指 。(2分)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3、B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B.、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C.、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 率妻子邑人来此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0、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7、C 8、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0、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三峡 (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  (2)略无处( ▲ )

(3)晴初霜(  ▲ ) (4)哀转久( ▲ )

20.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或: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  群响毕

C.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

D.素:湍绿潭  可以调

21.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2.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19、(1)飞奔的马(2)通“缺”,中断(3)早晨 (4)消失(4分)

20、B(2分)  

2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22、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蚌出曝 ②今日不 ③两者不肯相 ④渔者得而禽之

2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 ,含义是 。(2分)

21、①正。  ②下雨。   ③放弃。   ④一起。

22、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山门于河 ②沙为坎穴 ③转转不知其一

19、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3分)

18、①倒塌。  ②冲刷。  ③停止。④只。每小题1分。

19、是 / 非 木 杮。2分。

20、水流“啮沙为坎穴,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兽向上游前进一步的同时,其水平位置也必然下沉一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十几年后向上游前进了十几里,那它的水平位置也可以下沉十几里吗?意思对即可。 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