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何陋有B.公与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意不在酒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12.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13.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10.C  1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12.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3.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加点的的字(6分)

沿溯阻( ) 空谷传( )

不见月( ) 非亭午夜分( )

其间( ) 林寒涧( )

1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4分)

写山势高峻:

写江水之盛: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b86c81653ff8734.jpg]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10.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B.余人各复至其家(邀请)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外人(全、都)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业 中轩敞者

B. 忘路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
C. 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 屋舍俨 开朗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

D.“黄发垂髻”,是用借代的写法,指桃花源中的老老少少。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分)

译文: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

译文:

10. C(与世隔绝的地方)

11. D(A.作为/是  B.结构助词,的 / 指示代词,这,复指“良田美池桑竹”

C.代词,那,指桃花源 / 代词,他  代渔人)

12. B (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13.(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阅读《三峡》,完成第6---9题,共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不以疾也/积劳成疾

B.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C.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

7、翻译句子。(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3分)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勾勒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重点描述了山的连绵不断、白天和黑夜的美丽景象。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急,再写水之盛。

C.、文章在结构上先总写三峡的形势,再分说四季景物的特点,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句衬托了“晴初霜旦”之时的凄凉情景和渲染了萧瑟的气氛。

6、C

7、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8、高、相连(连绵不断)、多

9、D

水居记

①漆湖之有洲焉,可二十步,三分赢一以为广。其外,池之;其外,堤周之;其外,湖周之,所谓军将、漆塘诸山也。主人即洲作居,以水为垣,豁然四达;主人偃息其中,以水为娱,泊然自得。或轩而眺,或隐几而瞑,或曳杖而游。目之所赴,意之所遇,魂魄之所安,无非水也。居久之,于是主人阅日月升沉、云霞起灭、草木荣悴、禽鱼去来,与四时百物相代谢于一水之间,而忘乎其为我也。

②居又久之,于是主人且宅天宇之寥廓,餐元和之膏润,乘浩气而翩跹上下于无穷之门,而忘乎其为水也。或曰:子之乐,微矣,独矣。主人不敏,曰:夫造化者固逸余。于是夫吾请问之,及命之泰筮①,得节之兑,其卦曰水泽,其辞曰:安节,亨②。主人莞尔而笑,乃歌曰:可以乐饥,泌③之洋洋兮;所谓伊人,在水中央兮。

【注释】①泰筮:对占卜的美称。②亨:很好。③泌:河流的名称。

6.下列句中的“而”与“或曳杖而游”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黑质白章B.为坛

C.号呼转徙D.环而攻之不胜

7.下列说法不符文意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通过描写水居周围的环境,水居主人的日常生活及志向情趣,表达了亲水乐水的情怀。

B.水居建成之初,主人日夜与水相居,以水为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C.文末的歌曰“可以乐饥,泌之洋洋兮”,寄托了主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品质。

D.文章通篇围绕一个“水”字展开,文字清简灵动,风格恬淡旷逸。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漆湖之有洲焉 干: ②池之 周:

③或轩而眺 凭: ④主人不敏 谢: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目之所赴,意之所遇,魂魄之所安,无非水也。

译:

②夫造化者固逸余。

译:

6.C

7.B

8.干:水边,河岸     周:环绕      凭:靠      谢:推辞

9.眼睛里所看到的,精神上所接触的,能够让灵魂安宁的,无非都是水。

  这本来就是造物者要让我过着一种安逸的生活。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略无 属引凄异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 之情。(2分)

16、①同“缺”,空缺 ②接连不断

17、①即使骑上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18、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欣赏

阅读下面《幼时记趣》一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① 余忆童稚时( ) ② 必细察其纹理( )

③ 徐喷以烟( ) 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8.短文写了不少有趣的事情,请在下面的括号内用四字短语补写出两件。(2分)

(群蚊舞空)——( )——( )

19.仔细揣摩下列短语在短文中的意思,根据要求写出其同义词或反义词:(2分)

用成语写出同义词: 明察秋毫( ) 拔山倒树( )

用成语写出反义词: 庞然大物( ) 怡然称快( )

16.①我。 ②花纹。 ③慢慢。 ④私下比作。(共2分。意对即可)

17.(1)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2)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共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18.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共2分。各1分,意对即可)

19.同义词: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火眼金睛);拔山倒树(铺天盖地、排山倒海)。

    反义词:庞然大物(微乎其微、微不足道);怡然称快(局促不安、怅然若失)。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无与为乐者( ) (2)竹柏影也( )

(3)晓雾将( ) (4) 四时俱备 ( )

10、用原文填空(3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是:

答:

(2)《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答: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闲人”即清闲之人,也就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人。

B.、(乙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C.、(甲文)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心情。

D.、(乙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心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

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

9、(2分)念----想到   盖----原来    歇----散     四时----四季

      10、(3分)(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2分) A         12、(4分)张怀民也没有睡,一同走到庭院中。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山峰高耸入云,溪流清澈见底)

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9一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略无 ______________ (2)夏水陵 ______________

(3)乘御风 _______________ (4)林寒涧________________

10. 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笔下的三峡四季各具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阙:通缺。襄:上。奔:飞奔的马。肃:寂静。 10、略。

[76644a4f5712861b.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选出多义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神游其中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C.以:徐喷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素帐中 土墙凹凸处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  6、故:因此、所以  强:同“僵”,僵硬。方:正。鞭:用鞭打。驱:驱赶。徐:慢慢地。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盖:原来是。

7、(1)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虫就全被它吞下去了。

(2)把草丛当作树林,把小虫蚂蚁当作野兽,把泥土石砾凸出的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当作山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