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选( ),译文: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1:28 免费下载:《八年级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八)》Word试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选( ),译文: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本题关键词:复方地舍平片,通风开口有效面积,天然光源,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有渣自然饮食,口中有金属甜味,国有土地,行气通便,苁蓉通便口服液,愈朗(盐酸舍曲林胶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